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93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强造激光研究最新进展

理是当代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而强光场中原子分子的电离机制研究是该领域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可调谐中红外新波段强场超快激光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促使强场光电离研究深入到隧穿电离甚至深隧穿电离的参数空间,从而将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强场原子分子物理研究领域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院士领衔的合作研究组(包括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柳晓军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程亚研究员,以及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陈京研究员等),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可调谐中红外新波段强场相互作用新物理、新效应与新应用的前沿探索,推动中红外新波段强场物理这一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开拓与发展。该合作研究组利用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建成的可调谐中红外波段的超强超短激光平台,曾发现了中红外新波段强光场中原子阈上电离光电子能谱中的低能新结构 、以及库仑势对于远高于电离阈值高次谐波的产生中的电子波包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影响 ,并首次成功地将高次谐波截止频率推进至具有重要应用的 “水窗”X射线波段 等。  最近,该合作研究组又利用上述中红外新波段超强超短激光平台,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细致地研究了强光场中双原子分子的电离行为及其机制,重点是通过比较不同波长和光强条件下,双原子分子与电离势相近的对应原子的强场电离行为的差异,澄清了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对于双原子分子氧,在强场中出现奇特电离抑制现象物理机制的重要争议。该项研究发现表明,源于氧分子中双核电离产生的电子波包间的干涉是上述奇特电离抑制现象的主要起因。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