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场
作文
表达上求新 1.在材料组合上:可以用三个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老年”“少年”“童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 2.在表现手法上:可以用象征、烘托,也可以用梦境等。 3.在结构安排上:可以有意制造一个悬念,到最后才说出真相、揭示主题。也可以用倒叙,即先把故事的结局摆出来,引起人兴趣,使人非往下看不可。 4.在修辞方法上:可以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可以用拟人,比如借动物故事来反映现实中的人和事:可以是某种动物的自述,也可以是动物之间的对话。 5.在外部包装上:可以采用日记体,把全文分割成几则日记,每则日记侧重记一件事或一段经历,由几则日记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用书信体。文章主体是记叙文或小说,却以书信形式来表达。不过,用书信体必须符合书信的格式要求。
立论上求新一篇议论类文章是否有新意,往往取决于论点是否有新意。使论点出新的方法有: 1.提出疑问质疑通常是创新的先导。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评价那些传统观念,重新审视一些过去约定俗成的事物,你会发现有些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对“名师出高徒”可以提出疑问:名师一定能出高徒吗?未必,因为能否培养出高徒,主要取决于“徒”是否真正想学。 2.变换角度多数同学都习惯于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时间长了,老话连篇;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就可能出新意。如“吹毛求疵”,原先用来批评那些故意找茬的人;如果从“严格保证质量”的角度去分析,“吹毛求疵”就成了“严格把关,精益求精”的代名词,贬义就转化成了褒义。 3.限定范围不少道理只有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领域里才说得通。如果你把某些观点、某些现象限定在另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去分析,就可能出新意。如“喜新厌旧”,在情感道德领域里,它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不良思想作风;但在社会发展的宏观领域里,“喜新厌旧”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试想,不断用新的去取代旧的,有什么不好? 4.纵横推进纵,就是深入地想。如果要你谈创新,你首先要肯定创新很重要,但必须指出创新很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有哪些障碍?如果你能结合实际往深处想,就能出新意。横,就是扩展去想。比如,要你谈“打假”,你写什么呢?商品有伪劣,需要打假。其他领域就没有“假”吗?由此扩展开去想。学校也要打假,而且学校的打假比其他领域的打假意义更为深远。
表达上求新 1.标题求新方法有:(1)用数字做标题。如《0+0>7+(-3)吗》《7-1=0》。(2)用设问句做标题。如《幸福是什么?》《诚信,能抛弃吗?》。(3)用并列短语做标题。如《高尚·卑鄙》《生命·选择》。(4)用名句做标题。如《横看成林侧成峰》《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 2.论证求新比较容易做到的方法:(1)举例新。举例的来源:①身边的新鲜事。②“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和各地电视专栏节目中所谈的内容。③报刊杂志上的小故事。(2)引文新。引文来源:①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②报刊上的最新数据、资料。 3.词语求新①引入部分时代新语汇。②引入部分网络语汇。③引入部分通俗歌曲中有生命力的词句。④引入部分含义深的中外名言警句。⑤引入部分当代百姓的口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