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育!
完全依赖于父母吃饭、穿衣都不用自己动手,父母代劳,孩子都用“等”来解决自己遇到的一切事情。等父母叫起床,等父母拿衣服,等父母收拾书包,等父母拿这送那。分析问题:如果经常出现,说明孩子在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差,在遇到一些事情上,自己没有主见,开始慌张,也从不想起过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它。解决方法:父母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切忌太爱护孩子、或大小事情代劳。适时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提问,多激发,多鼓励,让孩子自心里思考、做事,自信心会越来越高,他就会有所主见,敢于做事。
不如他愿就会发脾气、使性子进的超市、商店就要玩具,父母不给,就大吵大闹;看电视多了,父母警告,他就会翻白眼;或是在大集上拽着父母买这买那,脾气很倔。分析问题:孩子小的时候,要什么给什么,不给的话,一闹,他的愿望就会实现。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这是一个绝招,很有效。由此他也会变得任性、野蛮。随着长大,遇到的时期很多,将来遇到困难挫折打击,就不会有好的心态、状态去解决。解决方法: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不要立即去制止他,要等到他平静下,拥抱他,给他安全感。也许第一遍解释他听不进去,但随着次数的增多,他会慢慢地感受到父母的爱。
没有礼貌,漠视、冷酷走亲传友,或是家里来人了,孩子不理不睬,也不开口叫叔叔阿姨、姐姐哥哥。饭桌上、宴会上肆意自顾自己,基本的礼节也没有。分析问题:做父母的平时很少教导孩子注意这注意那,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什么该等会儿干。见了朋友、同事后,也很少引导孩子开口。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少。解决方法:从小养成积极乐观活泼的性格,领着孩子多去人多的地方,引导他与旁人打招呼,多与其他的孩子们玩耍,懂得关心他人。父母首先做表率,让孩子看着,不厌其烦。
说谎话、大话,不诚实与其他的孩子比较,人家有几个玩具,自己就说比他多出几个;别人做不到的,说他能做到;明明考试得了60分,在与小朋友面前却说成80分。分析问题:孩子随口一说,做父母的也许不屑一顾,一笑而过,但随着时间长了,孩子说谎话、大话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夸海口的行为看似无关紧要,但警惕的是孩子的不诚实,其虚荣心在作怪。解决方法:了解孩子的说谎动机,目的是什么,要告诉孩子不要说谎,多了,别人就不会相信了,自己的目的也不会达到。多讲一些如“狼来了”的故事,让他学会正确看待问题。
有暴力倾向、攻击性行为在与别的孩子有冲突的时候,他会故意的使出一些攻击性动作,比如拍打、踢打、推到、手掐等。甚至随手拿起就近的书本、棍棒进行殴打。分析问题:一开始,做父母的也许认为孩子这样做,起码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负,不会去管教。但时间久了,孩子的心里就会认为,随便的欺负人就能够接受。等他积习难改的时候,他已经习以为常了。解决方法:出门之前叮嘱好,遇到类似的事情该怎样做。如果看到这种行为,应该正面制止。把孩子拉到一旁,严肃的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别人这样对自己,自己又是怎样想的。
父母的话假装听不进去孩子在做什么,父母说了不下好几遍,要他怎样,而他像没听见一样不闻不问,直接把大人的话撂倒一边。分析问题:遇事之前都有父母的叮咛,让他咋样他就咋样,习惯了就会令孩子十分被动的去做一些事情。久了,还会厌烦父母的举动,他会目中无人,学不会尊重别人。解决方法:不要远距离的与孩子谈话,在跟前,心平气和的,要他怎样怎样。还必须要他亲自说“好的,妈妈”。还可以与他有一个协定,如果他不这样做了,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
不纵容!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