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31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刮痧怎么治疗耳鸣的症状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外感邪气、脏腑内生痰火瘀滞引起的耳鸣多为实证,由脏腑虚损、久病耗损所致的耳鸣多为虚证,其病理机转各不相同:  实证耳鸣,风邪外袭,肝胆火逆,痰火壅结,气血瘀阻。虚证耳鸣,肾阴精不足,肾元阳亏虚,脾气虚弱,心脾血虚。
所需要的工具
1

1.刮痧板,最好是天然的水牛角

2

2.热水一杯
3.避风的场所

3

4.刮痧油

刮痧治疗耳鸣的步骤
1

1.虚证

2

症状:耳鸣伴有头晕、目眩、腰痛等症。

3

治法:选穴 肝俞、肾俞、听宫、听会、耳门、太溪、三阴交。定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

听宫: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

听会: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7

耳门: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8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9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10

刮拭顺序 先刮头部耳门、听宫、听会,再刮背部肝俞至肾俞,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太溪。

11

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头部耳门、听宫、听会,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拭背部肝俞至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12

13

2.实证

14

症状:临床特点为耳中暴鸣如钟鼓。

15

治法:选穴 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外关、风池、曲池、合谷。定位 听宫: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16

听会:耳屏问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7

耳门: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8

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19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20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问的凹陷处。

21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22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3

刮拭顺序 先刮面部耳门、听宫、听会,再刮头部翳风、风池,然后刮前臂曲池至外关,最后刮合谷。

24

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面部耳门、听宫、听会,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拭颈后部翳风穴至风池穴,可重刮,出痧为度。重刮上肢外侧曲池穴至外关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手部合谷穴,30次,可不出痧。

25

END

注意事项
1

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个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2

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侍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但在洗浴过程中,水渍未干时,可以刮痧。因洗浴时毛孔微微开泄,此时刮痧用时少,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保暖。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