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语童谣或故事编成固定的动作 这种方法对整个小学阶段都比较适合。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1)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在英语的初始学习阶段,大量的语言输入非常重要。英语童谣能迅速的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且体现着英语言国家的文化。好比孩子学习母语,会说短句之后,大人往往教授大量的儿歌、童谣,使孩子的词汇量大量提高,语言能力极大的增强。这些语言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其意浅显,使用频率高。但与母语中的童谣、儿歌相比,英语童谣的意思,尤其是其中渗透的语言文化是学生们不太好理解的地方,而在一堂英语课堂中,又需要尽量避免使用母语,这时,肢体语言以其形象、简洁、准确等优点,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童谣的大致意思。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囫囵吞枣,不明其意,又避免了老师因为过多的讲解含义而造成课堂上母语的使用过度。 (2)使学习更高效、更有趣。课堂效益的提高需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现代外语课堂教学法经过几个阶段的变迁,广泛采用的有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语法翻译法等,或是几种方法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坚持教无定法,课堂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反观以上教学法,无论是哪一种,或几种的融合,学生用的最多的是嘴、耳和眼睛,四肢和躯干作为身体的重要部分,基本上是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这是一种学习资源的浪费。若在外语教学时加上肢体语言,让身体和四肢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既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能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效益。试想一下,在一堂课中,学生不仅动脑,动耳,动眼,动口,自己的小身体还能一起动,将学生从课桌椅中解放出来,学生会多么的欣喜,学习兴趣自然更高,兴趣高了,课堂效益也随之提高了。
用奥尔夫音乐法教童谣 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它适合于儿童,可以让孩子们学会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要求的是动作,舞蹈,语言的紧密结合。它是一种孩子们必须亲身参与的音乐。那它和童谣有什么联系呢? 童谣与音乐联系紧密。童谣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相通。音乐没有界限,而小学生的天性是亲近音乐的。童谣本身节奏鲜明,加之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唱歌一样,流行音乐中的说唱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有的童谣本身就是歌曲。长时间的说英语容易使人疲劳,兴趣不高,适当的用音乐调剂,让学生在音乐中感觉一堂不一样的英语课。
用福尼斯英语教童谣 福尼斯英语来自澳大利亚,“福尼斯”三个字则是英语单词phonics(语音)的音译,因此,这种方法是一种纯语音的教学方法。 首先,使语音学习更简捷。虽然音图总数个,比音标多,但音标是一套独立的符号,对小学生而言,学习音标就等于在字母的基础上再学习48个符号,这又是一个负担,而音图就是字母或字母组合,学生通过对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及发音规则的学习直接将其运用于单词。简单的说,音标的学习是:音标符号——语音——单词,其中,音标符号这一环和字母及字母组合没有关系,没有体现出字母、字母组合与语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没有发音规则的学习,学生只能见一个查一回字典,逐渐掌握其内在联系。而福尼斯英语的学习是:音图——语音——单词,音图直接体现字母、字母组合与语音之间的联系,加上语音知识的支撑,直接教给学生独立解决语音难题的法宝。掌握了它,学生可以在没有老师,没有任何教学辅助手段帮助时,轻松地自学,正确地读出语篇。 其次,使单词记忆更规律,更轻松。音图是福尼斯英语最小的语音单位,如字母组合igh,在福尼斯中就是一个音图——three-letter ,如单词light,以字母为单位,学生需要记忆五个单位,即五个字母,如果使用福尼斯,就只有三个单位,即三个音图。记忆单位少了,记忆当然更轻松。 最后,开发学生智力。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使用左脑,极少或根本不用右脑,福尼斯英语在学习音图时要求学生用左手手指记忆音图发音,如果一个音图有五个发音,那么要求学生从左手小指起,每个手指代表一个发音,嘴里发哪个音,相应的手指跟着动一下,即使是在过了最初的音图学习阶段,进入到单词拼读或句子人多地少阶段,仍要求学生运动左手手指以帮助认读。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上来就讲发音规则是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因此这种方法使用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