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制定的不同主题的专业课程教案和活动道具,节省备课时间,提高课程专业性和工作效率,事半功倍。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要有情感交流互动,哪怕是一个眼神和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学生对老师有认同感。
利用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研究证明,进行各种集体活动,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强的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作为基础,且在集体活动中,人会忘记烦恼,抛开忧愁,被快乐的情绪所感染,有些活动还能消除人的心理障碍,锻炼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形成良好的状态。在团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置身于快乐的群体之中,消除其不良心理,逐渐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其经过活动、训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良好的集体活动也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彼此的隔阂,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活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帮助其解决问题。
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掌握知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适时和不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利于防止和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
利用黑板报进行宣传 利用班级黑板报,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是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好办法。黑板报宣传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阵地。
通过班主任信箱或QQ留言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 有时候,有的学生由于害羞当面不好表达,或有些问题当面不好意思问,他们就会通过书面形式(电子邮件)或QQ留言的方式请求老师予以解答和帮助。通常我会将解决方法和策略写在纸条上夹在作业本里给学生或通过电子邮件、QQ留言予以及时回复;如果遇到有些问题比较棘手,我会向心理老师请教,商讨如何解决,或请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允许学生匿名提问题,一方面是保护学生隐私,另一方面也出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