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06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简述 “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读:本课是要让学生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并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方法/步骤
1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以国际视野下的巴黎和会为导入,讲述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时人对会议的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既是中国国际地位的写照,更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教材以时间为序,展示了“五四”运动由爱国学生运动发展成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的过程,点明工人阶级如何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先进分子开始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2.教材结构:  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  爆发的时间        1919年5月4日  口号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等  运动中心和主力   北京(学生)→上海(工人阶级)  斗争方式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意义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2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史地结合”  策略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探究、自主、合作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适当指导,及时反馈和总结。师生共同合作,深入探讨五四运动。  (3)情景设置法:五四运动的时代离现在比较远,学生难以想象。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其中,引起共鸣。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