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35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专心致志与孩子游戏,潜移默化教孩子认知

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一教育方式的作用效果,讲几个亲身经历的游戏说教案例。
方法/步骤
1

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看到我和爱人下象棋,他就要参与,后来和们父子俩一伙和爱人对弈,孩子玩的不亦乐乎。几天后,孩子就能认出棋子了,大约半个月后,每个棋子的基本走法也明白了。这个过程,我们家长并没有刻意教育孩子认字,只是在全心全意地和他玩,却无意中让孩子认识和象棋的每一个棋子,也在他幼小的内心了留下了遵守规则的意识。

2

还是孩子3岁时,常和我一起玩“乒乓球”的游戏,就是在茶几上,推来推去,玩的过程中,为了玩的开心,我就引入了“计分制”,即谁赢了就加1分,玩着玩着,他明白了竞争中有胜有败,求胜的欲望越来越明显了,战斗的毅力也越来越强了。同时,他也渐渐的能数到50了,事后回想,玩“乒乓球”的过程,还真的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他还常常用我在这一活动中教育他的话来验证他一些行为的正确性,也会用我告诉他的道理来纠正我们家庭的错误行为,做到了锻炼、学习两不误。这让我们很高兴。

3

我还时常给孩子讲故事。小时候,给他读一些睡前故事,让故事机给也讲故事,慢慢地他形成了每天睡前必须要听故事的习惯。再后来,我就变成了“故事机”,在故事的过程中,一开始只是照本宣科的读,后来就想自己创造性的讲,但孩子对我的创造显然不感冒,所以又回到了读故事的状态。“读故事”和“讲故事”相比,我发现“读故事”状态他比较认真,比较用心,因为他是在看图听故事,所以他的想象力也很容易被调动。时间长了他可以根据图案,可以判断出内容。显然,对于他而言,“读故事”比“讲故事”,更能发挥他的主动性。以后,我就把照本宣科这个讲故事状态延续了下来,在这个活动中始终保持他的主角地位,他要停就停,他要问就答。渐渐的他的词汇变多了,语言变丰富了,给我们的惊喜也越来越多了。

4

还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当然大家也都有。只要认真的回想这个过程,你也会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的概括就是:游戏一定要专心致志的玩,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主要的培养目的,心孩子为主角、为主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千万不要混淆目标,主次不分。

注意事项

祝大家都能高高兴兴的玩,开开心心的学。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