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督促病人规范治疗。
2.安排好病人的起居生活。
3.帮助病人建立愉悦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被传染和发病。
1.督促病人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接受规范方案的抗结核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初发初治肺结核治愈率在90%以上。由于结核病特殊的发病机制,疗程比较长,部分病人会出现药物消化道反应或其它毒性反应而不适。一旦出现药物反应必须告诉经治医生,不能自行停药。有些药物要求空腹服用或顿服,不得随意更改,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家属和病人都要知道中断治疗或不规范治疗将造成治疗失败、耐药等后果,家属要督促病人规范用药,并定期到结核定点医院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监测药物反应。
3.帮助病人建立愉悦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肺结核病人患病后工作学习必然受到限制,部分病人失工失学,经济收入减少,还要医疗花费,病人难免会感到自身价值降低。同时社交活动必然受到影响,社会支持水平下降,情绪敏感,易产生自卑感、被歧视感,严重者甚至发生抑郁倾向。肺结核病人特别需要社会尤其是家属的体贴关怀,积极良好的心态将直接促进病情的康复
4.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被传染和发病。未经治疗的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一年可以传染15-20人,被传染者中有5%会发生结核病,老年、婴幼儿、糖尿病、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更为易感。可见肺结核有一定传染性,但却是有限度的。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起到抵抗传染发病的效果。均衡的营养、规律的休息和积极的心态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必要前提。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确诊为肺结核后,不必惊恐忧虑。要有乐观积极的治疗心态,健康的情绪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结核病治疗,不得中途停药:中途停药可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时间和费用。需要遵照医师的嘱咐,通过正规的检查途径,确保病情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方可停止治疗。
3注意劳逸结合:患者在治疗期间,如病情不严重则可正常工作、学习,但应抽空进行体育锻炼,忌参加大强度的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