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82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小儿推拿调理小儿痰湿中阻厌食

小儿推拿调理小儿痰湿中阻厌食。        小儿厌食,小儿长期饮食量减少、食欲减退、厌恶进食,甚至拒绝饮食的疾患,多发于1-6岁儿童,属于消化系统失衡的紊乱症状。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经常发生消化系统症状。如果儿童乳食不节,痰湿壅滞,寄生虫干扰脏腑,或疾病后脾胃虚弱,诸多因素导致受纳运化功能减弱,儿童食欲大减,甚至不思饮食。        母亲过多饮食寒凉冷饮,或小儿恣意饮食生冷,寒气侵入脏腑,脾阳损伤,健运失调,水湿不能温化,积聚湿痰,壅阻中焦,气机不畅,脾阳不得升,阴浊不能降,脾脏运化功能失衡,小儿发生厌食症。       小儿痰湿中阻厌食症状,厌食、呕吐痰涎,体型虚胖或者瘦弱,脸色黄白,大便溏稀,舌苔白腻,切脉润滑,三关指纹淡红。       小儿推拿李德修三字经派,擅长独穴调理,此症选用补脾经、清胃经、揉板门,足够了。李德修堪称20世纪中医小儿推拿“医仙”,小儿推拿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其次,则湘西刘开运堪称小儿推拿“医圣”,小儿推拿圣贤,一个法则就是归经,归经疗法大大提高了儿推疗效。下面穴位组合也体现脏腑归经原则,首先推拿手掌五经穴、手臂三关、天河水、六腑线性穴位,其次前胸后背,再次头、脚、四肢穴位。其余儿推宗师也各有特色,“各村有各村高招”。        小儿推拿调理小儿痰湿中阻厌食,坚持温中健脾、燥湿化痰治则。        穴位组合,脾经、胃经、板门、内八卦、外劳宫、精宁,三关、中脘、天枢、足三里,捏脊、分腹阴阳。       0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儿厌食?
工具/原料
1

小儿推拿

2

基础油、或滑石粉

方法/步骤
1

脾经、胃经、板门、内八卦、外劳宫、精宁。        开穴从五经穴上手,厌食先从调理脾胃开始,标准手法大家都差不多,选择穴位略有差异,然而,最重要在于推拿师现场操作,临场诊断准确,配穴精准,手法娴熟,才能达到最好疗效。       补脾经、2分钟,位于拇指末节指腹,推拿师一手持小儿拇指,另一手以拇指指腹旋推患儿拇指指腹;或将患儿拇指屈曲,以拇指指端循小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补脾经,可以健脾胃,补气血,常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虚证。       清胃经、2分钟,在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处。自拇指指根推向指尖,清胃经清热祛湿、和胃降逆,消除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揉 板门、2分钟,手掌面大鱼际部位,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可调通贲门、幽门,顺时针、逆时针均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运内八卦、2分钟,在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小儿推拿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揉外劳宫、2分钟,在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与手心劳宫穴相对,叫外劳宫穴。拇指腹按揉外劳宫,温阳散寒,健脾养胃,升阳举陷,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揉精宁、1分钟,在手背外劳宫穴旁,第四和第五掌骨之间的缝隙中,掐、揉精宁穴,多用于痰食积聚、疳积等症。掐揉时间过长,会克削太甚,元气受损。       脾经2分钟、胃经2分钟、板门2分钟、内八卦2分钟、外劳宫2分钟、精宁1分钟。         参见 附图1、脾经、胃经、板门、内八卦,图2、外劳宫、精宁。

2

三关、中脘、天枢、足三里。       选取手臂线性穴位三关,温补寒凉;中脘,疏通中焦淤堵;天枢,疏通胃脏与大肠;足三里,四总歌诀“肚腹三里留”,引气血下行。       推三关、2分钟,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自腕横纹向上推至肘横纹就是推三关。推三关性温热,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证(包括喜食寒冷食物厌食症),对非虚寒病证宜慎用。临床上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与脾经一起操作,可以加强补益作用(见上面脾经)。       揉中脘、2分钟,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推拿师中指腹点按中脘穴,缓慢适当用力向下点按,5秒钟,松开,然后,再点按,再松开,直到症状减轻;揉中脘顺时针、逆时针均可。中脘穴属于任脉,六腑腑会,在两侧有胃经穴位不容穴、下面承满穴、再往下梁门穴。中医穴位名称含有深意,吃东西到不容穴位置,不能再吃了;到承满穴已经满了;到梁门穴,刚好在中脘相平位置,吃到八分饱正好。所以,中脘穴治疗消化系统的病症,特别善于调理胃脏病症。健脾和胃、补中安神,消除面黄肌瘦、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揉天枢、2分钟,在肚脐旁2寸,左右各一个。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渗透皮下组织。天枢胃经穴位,为大肠之募穴,疏导大肠胃,理气消滞,向下排出淤堵在胃、大肠食物残渣,小儿才会有食欲。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点按足三里、3分钟,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指腹点按足三里,调节身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双向调节胃蠕动,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三关2分钟、中脘2分钟、天枢2分钟、足三里3分钟。        参见附图1、三关穴,图2、足三里,图3、中脘、天枢。

3

捏脊、分腹阴阳。       捏脊,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捏脊派特效经验手法。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激发五脏六腑气血、强健身体的功能。      分腹阴阳,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腹部,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捏脊3遍、分腹阴阳3分钟。       参见附图1、捏脊与推脊,图2、分推腹阴阳。

注意事项
1

推拿时间在15-30分钟为宜,1岁以下约15分钟,3岁以上30分钟酌情加减。

2

12岁以上儿童,以益智增高为调理目标,延长至45-60分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