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的物理第一题(2014年高考课标卷2中15题),考察功的计算的问题
工具/原料
中性笔
方法/步骤
1
审题: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2
审题中的核心条件:就是“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同学会问,为什么会在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一定是有相同的加速度,这个想法就是对的(可以用加速度定义是验证),但要是认为2F1=F2就是错误的,原因是受力分析中没有摩擦力,(没有重视粗糙水平地面的条件),马上可以列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1-μmg=ma,F2-μmg=m2a,代入功的表达式,W=FX,发现差位移还没有算,马上,位移公式,显然是X=(V0+V)/2,然后比较
3
答案在AB中选,让后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克服就是摩擦力做负功的绝对值),代入W=fx进行计算,比较
4
选出正确结果,总结:这题解起来不难,我们有过在粗糙地面有这样加相同的速度而比较拉力F1,F2的题,都是F2<2F1,所以解这道题就不费劲,但是千万别把两个过程当成一个过程两个阶段来处理就麻烦了。其实题可以这样读: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又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注意到了吗,我多加了个“又”字,使这种陷阱不存在了!
上一篇:复杂异形桥梁结构设计要点
下一篇:怎样给小黄鸭抠图换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