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69今日阅读:78今日分享:13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基础 第二章

1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2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3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4常用的会计科目
方法/步骤
1

一、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2

1、资产(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资产的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通常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称为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2、负债(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3、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在我国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4收入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子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收入的分类。收入按照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5、费用(1)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费用的分类。费用是按照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不同,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以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6利润(1)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利润的分类。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3

二、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二)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通常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三)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可分为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4

资产(科目)1流动资金——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等2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其他长期投资3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设备 工具器具等4无形资产——专利权  非专利技术  商标权  著作权  土地使用权  特许权等5其他资产——商誉、长期待摊费等

5

负债(科目)1流动负债——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其他应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股利   应付利息 等2长期负债——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等

6

所有者权益(科目)1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法人资本  个人资本  外商资本2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  其他资本公积3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4未分配利润

注意事项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2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科目包含的有哪些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