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语教材的目标定位与内容体系决定了教学方法 1.1 目标定位上 目前大多数的大学英语课堂所采用的教材的主要模式都是通过教材里每个单元里的几篇陈旧的课文来完成对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每天,每月,每年都会出现大量新的语言现象,然而教材里面的课文内容老旧,表达方式过于太书面化,而课文讲授的重点并不在于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仅仅是让学生主要掌握一些词汇,一些固定句型,以及固定的表达方式。试图在语言的教育与学习上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到头来只能收效甚微。
1.2 内容体系上 在英语教材里面,学生学不到文化、历史、社会的语言,大多数的文章都是故事性,教育性的,这一类的文章让学生读一篇,两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但若是整本教材都充斥着这类的文章,学生难免生厌。我们知道,有些所谓的经典英语美文在英语教材里被誉为常青树,但这些文章里涉及的词汇,语法,以及一些表达方式已经于时代严重脱节,这样的文章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并无多大帮助。
1.3 教学方法上 实际上,教学方法是由教材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共同决定的。尽管,现在提倡在英语课堂里,学生是中心,教师是主导的理念。但是教师要想在课堂里成为一个好的主导,也应该有好的教材作为支柱。但现在大学英语课堂完全被应试的指挥棒所控制,教材以及教师的讲授,往往偏重于单词的解析、词组短语的强调、课文的理解等。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既强调知识,但更强调技能。英语课堂是非常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的,单单通过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使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既然“改”是势在必行了,那么“如何改”就是问题的关键。英语课堂是强调师生互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最佳的改革方案自然就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其听说读写的能力。但现实中方案的实施还有诸多困难。其原因在于:“哑巴课堂”已经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最生动的写照了,学生只是沉默地听老师讲,学生有成为课堂中心的愿望,但是他们不知如何承担好这一角色,这是对他们的考验,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并不难,但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要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去并非易事,冷场、个别学生的垄断发言在意料之中。
2 应试教育主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2.1 单词的掌握成为通过各类考试的关键 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一些等级或资格考试从某种程度上是在检验单词量。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平时在课下被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我该如何背单词?其实大学老师心里都知道,对于英语的学习而言,单词的掌握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仅仅做为一种基础的储备,但是现在学生面临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导致他们学习英语的功利心十分强,就是为了过四级,过六级,所以老师也只有潜心研究,传授经验。
2.2 各类英语测试默认了目前的学习和教学方法 现在的大学生一入学就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学生要考证,要考研,而这类考试中的英语考试的测试重点在于词汇和语法,不在于语言的实际沟通功能,尽管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意识到英语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与人用英语有效的交流。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被退至为最不重要的目的。
2.3 学习方法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是一种语言,因为这种特殊性,所以在英语的学习中,学习者的兴趣和情感因素才更应该受到重视。但现在学生面临的现状是,学习英语的动因是为了通过四六级,是迫于压力,其学习的自我激励因素太弱。四六级的考察重点不是语言的沟通能力,而是语法和词汇,这样的考试重点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迫使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形成了一些不科学但很实用的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为了应对考试,学生只对考点感兴趣,而仅仅只掌握这些考点,学生所学到的仅仅是对于语言知识和现象的理解,忽视了语言在真实语境中的实际运用。显而易见,这种方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英语方面只能是“哑巴英语”,而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阅读和翻译能力,更主要的是写作能力和会话能力。
3 建议 3.1 教材改革 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有其合理性。英国教育学家科德(Corder)提出:外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他主张外语教学“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看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让教师,教材去适应学生。其实在现实中,让教师去适应学生,这并不难。难点在于,教师拿什么去适应以及如何适应的问题,这就是方法和内容的问题了。这里的核心问题还是教材的问题。所以要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应该改革教材。教材的制定一定要围绕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那就是提高学生用英语有效沟通的能力。既要突出听说能力,也要重视读写能力,缺一不可。
3.2 英语测试的改革 在改革英语测试方面,有人主张革命的方式,彻底废除四六级国家统考。因为考试的内容、导向对教学有很大的误导作用。此外,国家有关对部门及各高校领导层对考试的态度有偏差,致使一项普通的测试竟与学位证、奖学金、入党等相挂钩。自2005年四六级考试改革以来,全国大部分高校取消了将四六级与学位证挂钩,但由于其在某种程度上也属能力测试,也由于社会对其效力的认可,可以认为,四六级考试仍是引导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如何对测试内容进行改革,使之能正确引导学习才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因此,笔者建议采取改革方式,可借鉴托福、GRE等考试,考试内容应体现对考生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的综合测试。在题型设计上,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重点考查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