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61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主持人对谈话节目的增值介入

谈话节目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节目,支撑节目的是极其活跃的元素——人及人的语言和观点,嘉宾可以选择说或不说,持何种观点说,故而谈话节目的录制进程具有不可控因素,而一档准备充分的节目在录制进程中呈现出的状态是构架完整流畅,内容生动跳跃,大处强控、小处弱控甚至不控。主持人如何实现在节目中的增值介入?以何处作为切入点才能体现主持人的增值介入?如何避免贬值介入?这不仅取决于主持人的个人能力,也取决于所处团队的综合实力。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主持人对节目的控制力体现在对节目形态的把握、题材的驾驭、沟通的技巧上,通过寻找细节、交代背景、平衡现场各方关系、换位思考来实现纪录功能;通过起承转合、逻辑推进、气氛调节实现结构功能;通过冷静剖析、追根寻因、明确观点、广泛联系实际实现评价功能。这些都似有若无地贯穿在节目录制前后的全过程,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
方法/步骤

一、明确节目形态  谈话节目通常是由主持人、嘉宾、短片资料构成,明确节目形态才能确定主持人是更多地着眼于调整自己的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还是更多地着眼于调整与嘉宾在录制现场的关系。谈话节目既不是单纯的采访,更不是预设环节的重现,而是采访加谈话的形态,重在互动、碰撞,主持人要调整的是与访谈对象的谈话进程、节奏和气氛。  二、明确节目题材  说理的题材,较集中地体现在法律规章的适用或空白、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重要决策的解析等。由于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担当的是桥梁的作用,而事件所牵涉到的双方具有明显的强势和弱势的对比,主持人就是天平和砝码,为了体现形式上的公正,需要特别注意立场公正客观;为了体现内容的公正,需要逻辑严密、层次分明、逐步递进、入脑入心;为了达到说理的目的,点题部分要精炼、顺势,强化核心观点的接受。  说情的题材,要求主持人弱化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引导观众和嘉宾远离理性思考的状态,进入真实自然的情感迸发状态。而节目进程的推进要缓慢、丰富,以展现过程为主。  说成绩的题材,主持人宜强势介入,表明立场、表达观点。主持人与嘉宾谈话的观点应与短片形成呼应,共同推高气氛。在节目并列推进的过程中,主持人要把握的是,此类题材节目的观众是以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并非以说理说事说情为目的,而以坚定方向、鼓舞斗志、昂扬士气为主,主持人要情绪饱满,坚定热情。  以上几种题材常常会交织穿插出现,更要把握各种题材的特征,顺畅勾连,有机融合。  三、明确主持人与嘉宾、嘉宾与嘉宾的关系  1.明确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关系  嘉宾的叙述和观点作为节目内容的一部分,由主持人对其进行结构、推进。嘉宾作用于内容部分,而主持人同时作用于结构部分和内容部分。在谈话节目中,嘉宾和主持人究竟谁是主角?在内容部分嘉宾是主角,在结构部分主持人是主角,主持人不能让嘉宾把话题带偏,也不宜过度干涉事件的进展,这两种状况都是主持人贬值介入的表现。  主持人和嘉宾之间也会体现出控制和反控制的关系。当主持人和嘉宾的目的一致时,为了体现节目的张力,两者以貌离神合的正向互动的形式出现;当嘉宾的观点或行为明显违背法律法规、违背道德伦理,为了使其得以充分呈现,主持人与嘉宾会以貌合神离的反向互动的形式出现。  2.明确嘉宾与嘉宾之间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身份、立场、观点的趋同、对立、中立。因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舒缓、或紧张、或平和,而这些关系基本在节目开始之前就确定或有所表现,主持人需要根据这些已有的因素预设提问效果,确定提问的指向和分寸。 比如:一期反映药价何以虚高的谈话节目,请到的嘉宾有普通患者、患者家属、药厂负责人、公立医院负责人、卫生主管部门,节目中主持人通过提问来调整与嘉宾的关系。  (1)明晰关系  对立关系:病患与医院,病患与药厂;  趋同关系:医院和药厂,病患与卫生主管部门,医院与卫生主管部门,药厂与卫生主管部门(以医院为媒介间接趋同);  相对中立的是卫生主管部门,处明显弱势地位的是病患或家属。  (2)调整关系  展现对立关系的提问:  问病患“看病贵吗?有什么问题问各位嘉宾?”(病患与医院、药厂)  问医院“医院怎么卖起药来了,这不是药厂的事吗?医院的职责不是看病吗?”(医院与病患)  问药厂“有些朋友就说,看电视啊药品广告像轰炸一样,有几个药厂的名字甚至连孩子都喊得出来,这些广告费得多少钱?还不是我们掏嘛!您听过这样的话吧?”(药厂与病患)  展现趋同关系的提问:  问医院“选择哪家药厂的药的依据是什么?除了品质、药效,是考虑用药者的需求多一些,还是院方的主观判断多一些,或者是上游药品提供者的因素考虑的比较多一些。”(与药厂的趋同关系)  “说医生的服务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所以通过药价提成来弥补。医生拿多少工资是怎么规定的?如果觉得不合理,医院自己不能进行完善改进吗?难在哪里?”(与卫生主管部门的趋同关系)  问卫生主管部门“为什么不能对医生提供的服务进行价值认可?”(与医院的趋同关系)  “药厂、医药代表和医院之间这么紧密的友好的关系,声讨声也很大,应该说是摆在明面的私下关系,主管部门说不上心知肚明至少也有所耳闻吧,是不是也有一些无奈吧?”(与药厂的趋同关系)  “药品从厂家到患者手中加价40%,从行业管理部门来看患者看病贵不贵?”,“行业管理部门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可以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得到更多体现?”(与患者的趋同关系)  问患者“生病了到医院找医生,如果医院生病了你知道找谁吗?”  这场对话中,病患与其中两方存在利益对立关系,与另一方存在趋同关系,除病患之外的其他三方都有相对多的趋同关系,这表明病患处于弱势一方,在谈话过程中容易形成力量不对等的局面,从而导致节目结构形成缺陷,主持人就要起到砝码的作用,使场上形成持续的对等的力量。  而有趋同关系的嘉宾容易形成众口一词,处于强势地位,主持人需要将其趋同关系在节目中点明、拆解,以平衡场上关系。  (3)充分表达,保持结构完整  正向互动的提问:貌离神合  问病患“你觉得看病贵,可是吃穿用、水电气、教育、工资也都涨了,医生的工资也要涨,药的成本也在提高,看病的费用难道不应该涨一些吗 ”(进一步证明“看病贵”的观点,主持人与嘉宾的观点是一致的。)  反向互动的提问:貌合神离  问卫生主管部门“您看,很多公立医院这几年的确是就医环境大大改善了,搬进了新的门诊大楼,住院大楼也盖起来了,大型的医疗设备仪器也添置了,医院也上了等级了,投入也很大吧?”(充分呈现医院重视硬件建设而忽略了医疗服务和对医生服务价值的认可,并侵害病患利益。主持人对嘉宾的做法是有质疑的。)  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担任采访者和谈话者双重身份,谈话者可以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采访者则要保持相对中立客观的态度,所以,主持人的观点要适度表达,以防某方嘉宾因感到场上气氛“不善”而减少或拒绝真实观点呈现。在该节目中,主持人相对中立的表达,有利于节目的结构完整、内容饱满有张力。  主持人对节目的控制并非越强越好,分寸和尺度恰到好处,才能实现对节目的增值介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