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82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呼和浩特旅游实用攻略分享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全市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91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
工具/原料

呼和浩特旅游景点介绍

(一)大召寺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部。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由于召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银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庙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召、乌素图召、巧尔其召等。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蒙语俗称“伊克召”意为“大寺庙””,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二)昭君墓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 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可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昭君墓参观内容有:青泉牌坊、石雕嫱云、和亲铜像、董必武诗碑、昭君出塞陈列、昭君诗碑廊等。

(三)伊斯兰风情街
  向西走出中山西路就是回民区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了。它位于回民区通道南路的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全长1150米,总投资6500万元,由美国龙安集团进行规划、设计,2006年5月开工建设,7月全面完工,是纵贯首府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
这里回族群众聚居、伊斯兰风格建筑集中、穆斯林商业繁荣,特别是因有着千百年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积淀,使这里形成了浓郁的伊斯兰氛围。
走上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气势宏伟,浑厚饱满的绿色或黄色的球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以沙漠黄为主的色调,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四)哈素海
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称。它位于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内,水面面积32平方公里,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盛产草、鲢、鲤、鲫、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蟹。湖面芦苇荡内繁衍着各种鸟类,凌空起飞时盘旋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岸边凉亭水榭柳绿成荫,碧水青山相映成辉,组成一幅十分壮观的图景。置身哈素海,极目远眺,只见晴空碧水,蔚蓝一色,蒲萍丛丛,轻舟点点,你会觉得哈素海宛如已一副淡雅的水墨画。如果你停舟湖中,看对对欧鸟翻飞底空,群群野鸭出没苇丛,听远处高亢聊亮的渔歌,近旁鱼跃出水波剌剌的 声响,你会感觉到哈素海像一首诗。湖内有一座水库和一个渔场,设置游船供游客饱览湖光山色,并可在船上品尝鲜鱼。哈素海度假村依湖而建,设有多种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

(五)五塔寺
五塔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高约16米,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为砖石结构,通高16.5米,塔顶是由五座舍利玲珑小塔构成。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喇嘛教塔,和首都北京大真觉寺五塔相比,也毫不逊色。塔后嵌有三副石刻画,分别为“须纱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蒙语“天文图”。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当属紧靠北墙的蒙文天文图石刻,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呼和浩特旅游线路
1

体验呼市一日游 行程亮点: 宗教文化、历史古迹 如果您只有短短一天时间,其实也可以亲近这个祖国北疆的美丽城市,感受青城的独特风采。Day1 昭君墓-大召寺-伊斯兰风情街

2

青城经典三日游 行程亮点: 赏景怀古,体验民族风情 呼和浩特拥有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和气质,建议您花三天时间好好亲近这座城市,体验别样的塞外风情。 Day1 哈素海-昭君墓 早晨起床后坐车先到距离呼和浩特70公里的哈素海景区游览。哈素海意为“黑水湖”,有“塞外西湖”的美称,三面环水,背靠大青山。这里的芦苇荡里时常有各种鸟类飞翔盘旋,十分壮观。 Day2 伊斯兰风情街-清真大寺-大召寺-席力图召 早晨先到位于回民区的伊斯兰风情街游览,这里街道两侧几乎全是彩色琉璃砖装饰的穹窿球形建筑,再加上高耸的柱式塔楼,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Day3 五塔寺-内蒙古博物院 吃过早饭后先导位于呼市旧城东南部的五塔寺参观。它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远远地就可以望见塔座上的五座方形舍利塔。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上层有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一定不可错过五塔寺中最有价值的蒙文天文图石刻,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人标注的天文图。

3

内蒙古风情六日游 行程亮点: 草原美景、塞上风情、蒙古文化 内蒙古拥有纯净的蓝天白云、一望无尽的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牛羊,如果您对这个骁勇的马背民族感兴趣,不妨花六天时间,好好体验这颗“塞上明珠”的独特风情。 Day1 格根塔拉草原 第一天首先到位于乌兰察布市的中国唯一的4A级草原旅游景区——格根塔拉大草原游玩,它被誉为“首府的草原”,在这里你可以深切体会到什么是浓浓的草原诗情。Day2 哈素海 大召寺 早晨起床后坐大巴车到距离呼和浩特70公里的哈素海景区游览,路程大概4小时。Day3 伊斯兰风情街 大召寺 早晨先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伊斯兰风情街游览,这里街道两侧几乎全是彩色琉璃砖装饰的穹窿球形建筑,再加上高耸的柱式塔楼,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下午不妨到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大召寺游览。这里的藏品极为丰富,其中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三绝”。寺内大殿的释迦牟尼像和殿前的空心铁狮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ay4 五当召 吃过早餐后开始全新的旅程,坐车奔赴包头,路程大概需要3个多小时。下午先到大青山深处的藏式喇嘛庙——五当召游览参观。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我国喇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物,在下午六点多你还可以看到许多喇嘛手拿法乐、鼓号齐鸣、信徒相随祈降福运的壮观场景。 Day5 响沙湾 起床后先坐大概2个小时的车到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部的响沙湾,一路上可以看到漫无边际的荒地和沙漠。在这里,你可以进行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沙漠活动,比如滑沙、骑骆驼、沙漠滑翔伞等。如果您是好静的性格,不妨乘坐世界上第一条沙漠索道,鸟瞰沙漠的壮观景象。然而,最简单的娱乐便是租一对沙袜,从沙坡上滑下,与沙共舞,听沙子在耳边呼啸而过! Day6 成吉思汗陵

注意事项
1

注意事项1、内蒙古位于内陆地区,气候比较干燥,阳光在6-9月直射较强。故可带些防晒霜、润唇膏、护肤品、太阳镜等,多饮水。2、携带衣物以轻便为宜。内蒙早晚温差很大,特别是草原的晚间天气较凉,需准备长袖外套或者羊毛衫。3、为防止水土不服,建议准备小药箱:晕车药、抗菌素类、肠胃消炎片等。4、美食虽然好吃,但应时刻保持清醒,有的餐厅烤全羊开价千元。如果吃完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吃前切记询问好价格。5、如果你对内蒙古民间工艺品感兴趣的话,不妨到锡林北路的内蒙古文物总店去逛逛,没准会有点儿意外的收获。

2

风俗与禁忌1、敬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敬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对宾客表示尊敬和祝福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在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微向前躬身接哈达,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2、做客:乘汽车到牧民家做客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车上是否拴着马,不要贸然驶入,汽车行驶中路遇畜群早些避开,否则车辆猛然惊畜,免得马惊挣断缰绳跑失同时牲畜急跑会掉膘。如在草原遇见畜群,汽车与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和北侧,东侧是主人起居处,尽量不坐。入坐时不挡住北面哈那上挂着的佛像。进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不要坐在门槛上。到牧民家做客,要带适当的礼品,如酒、糖、小食品等。对迎面狂吠的牧羊狗仅可喝斥,不可打。主人端来各种奶食品也要吃一点、不然主人会觉得自己招待不周。如要解手须至蒙古包南方较远处,不可到蒙古包东、西侧(有羊圈)、北侧(气味会随风刮入包内)。冬天不要到包北、西侧乱踩,因那里的雪是化水食用的。离开主人家须道再见并致谢意。3、敬茶:客来敬茶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礼节。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这碗茶客人一般是要喝的,如果不喝,主人会觉得你没有礼貌。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会明白宾客的用意。4、敬酒:蒙古族认为美酒是食品的精华,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不敬,不愿以诚相待。客应随即接住酒,然后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酒祭天, 再蘸酒祭地, 最后蘸酒祭祖先(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随后把酒一饮而尽。蒙古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贵宾抵达定会以酒相迎,但不会强迫一饮而尽,但不适饮酒者一定要接过银碗,可沾唇示意,以表示礼貌,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蒙古族待客的标准就是一定要把客人喝倒才算礼貌。5、尊老慈幼:蒙古人长幼有序。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骂、不要当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6、饮食:内蒙古饮食北方菜系为主,口味相对较重,餐厅会格外注意,此外贵宾们会尝到当地风味——手扒羊肉,若吃不惯羊肉也不必担心,当地有全国各地的风味美食满足游客的口味。

3

最佳旅游时间 呼和浩特最佳旅游时间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 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比白天温度要低20℃,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带长袖衣服。 要是去草原,最好是在7月中旬至9月初前往,这时的草原景致迷人,而且正好有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举行,届时,逛古召,登古塔,观赛马,骑马驰骋草原,其乐无比。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