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92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古建筑中的柱高与柱径的确定

古建筑中的柱高与柱径的确定古建筑的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也与面宽有一定比例。
工具/原料
1

好学之心

2

对古建筑的兴趣

3

对传统的传承

方法/步骤
1

在清式古建筑中的小式建筑,如七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宽与柱高的比例为10:8,即通常所谓面宽一丈,柱高八尺。七檩前后廊

2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应为百分之七---lyj改)定径寸。如面阔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径七寸七分。”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在清式古建筑中根据这些规定,就可以进行推算,已知面宽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径;相反,已知柱高或柱径,可以推算出面阔。

3

在清式古建筑中的大式带斗拱建筑的柱高,按斗拱口份数定,《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斗口七十份定高”,“如斗口二寸五分,得檐柱连平板枋、斗科通高一丈七尺五寸。内除平板枋、斗科之高,即得檐柱净高一丈四尺三寸。”从这段规定可以看出,所谓大式带斗拱建筑的柱高,是包括平板枋、斗拱在内的整个高度,即从柱根到挑檐桁底皮的高度。

4

在清式古建筑中“斗拱高”是指坐斗底皮至挑檐桁底皮的高度。

5

七十斗口减掉平板枋和斗拱高度,所余尺寸不足60斗口(约56--58斗口)(梁思成先生《清式营造则例》规定带斗拱建筑檐柱高一律为60斗口,与此略有差别)。

6

檐柱径为6斗口,约为柱高的1/10。

注意事项
1

多看多问多学

2

灵活运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