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66今日阅读:70今日分享:48

ArcGIS中功能性表面的定义

用于定义 GIS 如何处理空间中的要素、对象和表面的基本属性之一是 GIS 的三维 (3D) 渲染功能。现今社会,术语“三维”被广泛误用,因为当前的许多应用软件实际上存储和显示的是 2.5 维 (2.5D) 数据。ArcGIS 3D Analyst 扩展模块能够将栅格、TIN、terrain 数据集和 LAS 数据集数据作为功能性表面进行存储,而功能性表面实际上属于 2.5D。功能性表面通常呈连续性且表面上所有位置的 x,y 坐标均只能对应一个高程值或 z 值。真正的 3D 表面有时被称为实体模型表面,ArcGIS 通过多面体要素来处理这些表面。与具有表面连续性的功能性表面相比,实体模型表面可用于建模和存储真正的 3D 数据并且每个 x,y 坐标可以对应多个 z 值。
工具/原料
1

ArcGIS

2

计算机

方法/步骤
1

功能性表面  3D Analyst 将栅格、TIN、terrain 数据集和 LAS 数据集表面视为功能性表面。对于任意一个给定的位置 x,y,功能性表面只能存储一个而非多个 z 值。最常见的功能性表面是表示地表的陆生表面。陆生功能性表面的其他示例包括深海测探数据、地下水位深度和单个地层。功能性表面还可用于表示描述气候和人口统计数据、资源浓度分布以及其他生物数据的统计表面。此外,功能性表面也可用于表示基于数学表达式(如 Z = a + bX + cY)的数学表面。功能性表面通常被称为2.5 维面。

2

表面连续性(2.5D 和 3D)  功能性表面被视为连续表面。就是说,无论从哪个方向接近功能性表面上的某个给定位置 x,y,该位置处的 z 值都是唯一的。这与不连续表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不连续表面中,如果以不同的方向接近某个给定位置 x,y,可能会得到不同的 z 值。例如,导致地球表面位移的垂直断层即属于不连续表面。   如果分别沿着不连续表面的左侧和右侧接近该垂直断层,可能会在同一个位置 x,y 观测到不同的 z 值。  断层顶部位置处有一个高程值,而位于断层底部该点下方的位置处也有一个高程值。如上所示,能够存储不连续表面的模型必须能够针对某个给定的位置 x,y 存储多个 z 值。

3

实体模型表面  与功能性表面模型相比,实体模型表面是能针对任意一个给定的位置 x,y 存储多个 z 值的真正 3D 模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工程设计和其他需要使用实体对象的应用中,经常会用到实体模型。ArcGIS 可以将 3D 模型作为多面体要素类中的要素进行渲染。  适合于实体建模的对象如:机器零部件、公路设施、建筑物和地球表面上的其他对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轻微偏移重复 x,y 坐标的方式在功能性表面上表示断层和建筑物等三维对象。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