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不论朝代怎么更替,君主轮换何人,人们世代传承延续着中华文明精髓,这就是孝。古人先辈有云,百善孝为先。因此,在这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里,孝,引领着人类的文明。
在古代,虽然没有飞速的交通工具,出门远行只能徒步;虽然没有高科技的电子网络工具,运算完全手动;但是古人前辈们懂得理,一个学的真理。易经中记载有一句话,其中蕴含着人要学的方面和先后轻重,那就是【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这就是小编要说的五理。古人这样记载的寓意就是让后人把【德】放在学习的首位,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兴德。有德之人,才会时刻把【孝】铭记心头,才会心生慈善,关心孝敬父母,在成长过程中也是一种修行和修为。
第二个【命】,即命理。现如今已经被人们看做玄之又玄的“旁门”,神乎其神。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抛弃中华精髓文化的结果。在古代,前辈们都会让孩子慢慢学习命理知识,比如生辰八字,六爻八卦,易经等等都会在不同年龄段进行深入学习。因为学会命理知识,就会明白父母的身体状况和生命迹象,通过命理预知父母身体有异常、疾病的时间,就会留在父母身边,细心照顾。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行,行必有方。
第三个【风水】,即地理。古人学习风水知识,当父母百年老去后,要让父母在地下安息长眠,就要选择一个避风避水的方位来安葬父母。风水学,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钻研彻底并非一件易事。但是古人之所以能参透始末,运用自如,完全都是为了清晰的目的--孝。
第四个【积阴功】。这就是人们嘴上常说的积德。字面可以看出,这也离不开德字。积德行善,现在已经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渐渐埋没,学校,医院,企业,单位处处都频现缺德行恶的人和事,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层出不穷,这个时候更应该大力发扬积德行善,造福社会。
第五个【读书】,这也是现在人们普遍在学的,但是很多人已经抛弃了前面的某一个甚至全部。现在一些老师家长让孩子们为了读书而读书,完全忽略了前面的四个重要性,造成很多【有文化的文盲】。
让我们都静下心来,看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学到了几点,如果没有做到,不要紧,从现在做起,否则当你老了,上了年纪,你就会感觉虚度一生了。还是【弟子规】那句话: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