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1477年,当时的奥地利王麦士米尼在一次舞会中认识了玛丽公主,同所有的故事一样,这个美丽、优雅、风情万种的玛丽公主,仅仅是眼波流转之间便已让麦士米尼陷入了爱河,自此朝朝暮暮,辗转难寐。可是他毕竟是高高在上的奥地利王,手下能人谋士无数,且从来没有得不到的东西,虽然那时候玛丽公主早已许婚于法国王储,但是那又如何,有什么可以阻挡一位以爱为名的君主? 为了赢得玛丽公主的芳心,麦士米尼采取了大臣的意见,将一枚闪闪发光的钻石镶嵌在象征着爱情的戒指上,并命人送给了玛丽公主。当那枚闪耀着圣洁光辉的钻石戒指在打开的那一刹,玛丽公主的那颗少女心终于被麦士米尼坚定不移的追求和感动融合的一干二净。满心欢喜的她改变了初衷,嫁给了麦士米尼。 而这枚戒指也就成了有史记以来的第一枚结婚戒指,同时,戒指作为订婚、结婚的信物开始在整个欧洲流行。
而在中国,东汉时期的男女之间就已经有将戒指作为定情之物的习俗,到了唐代,用戒指当定情信物便在民间开始盛行了,而元代关汉卿的戏曲作品《望江亭中秋切》的第三折中有这么一句台词:“(正旦云)这个是金牌?衙内见爱我,与我打戒指儿罢,再有什么?”也就是说至少在元代,“戒指”一词便已经出现在了东土大地。而之前却一直被称为指环、约指、手记、代指等,代表的意义和作用也不尽相同。
在古罗马,关于结婚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还有一个略显简单却极具浪漫气息的说法是:上帝的左手代表着气运,而无名指上有一条大主动脉与心脏相连,通过无名指,我们的血液就可以涓流不息地泳向内心最深处,而用戒指套住了所爱的人的无名指,不仅表达了他或者她是自己一辈子最重要,最贴近灵魂的那个人,也表示这样就可以一辈子把那个挚爱的心栓住,永不离弃。
不过其实在《圣经》中,上帝的右手才代表着慈爱,它是“正直和公正”的象征,而左手是可怕的“迂回和狡黠”。关于另一条的无名指有一条大主动脉与心脏相连则根本没有半点科学依据了,我们手指上分别是指间动脉和指间静脉,然后汇集成较大的动脉和静脉流向心脏。 人类的十指一模一样,怎么可能会出现单无名指的不同呢?
我们不可能把戒指戴在使用更加频繁的右手,所以在人们在不断的尝试中,自然而然的发现左手才是最适合佩戴饰品的,同理,最早的时候,人们佩戴戒指并不会讲究佩戴的是哪根手指,因为它的功能正如之前所说的是一种装饰、权贵的印章以及中国古代宫廷里宫女佩戴着用来表示自身一种状态的标记和“提醒戒律”。随着戒指的演化和意义不同,在大多数人结婚以后都可能只会佩戴一枚戒指的情况下,我们再来分析我们的五根手指,不管是舒适度还是较如粗细合宜、在不影响手掌的握感下,无名指似乎都是最好的选择。 最得人认可的“结婚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的传说,固然它是那样的不合逻辑,但是此刻我们却无意再去深究它的不是。因为它是显地那么的浪漫、真挚和人们对于感情,以及婚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