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草莓病毒病为害面广,全株均可发生。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减少,品质变劣。 病毒病具有埋伏侵染的特性,植株不能很快展现症状,因此消费上常被无视。发病规律病毒主要在草莓种株上越冬,通过蚜虫传毒;但在一些栽培品种上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在野生草莓上则表现明显的特异症状。病莓病的发生程度与草莓栽培年限成正比,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但品种抗性易退化。重茬地由于土壤中积累的传莓线虫及昆虫的数量增多,发生加重。防治措施① 培育无毒母株,栽植无毒秧苗。② 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③ 选用抗病品种:如美国草莓3号,中国草莓1号等。④ 培养无毒种苗:发展草莓茎尖脱毒技术,建立无毒苗培育供应体系,栽培额度种苗。引种严格剔除病种苗,不从重病区引种。⑤现代化绿色无公害药剂防治:预防:在缓苗期,一般覆膜后,使用-(果树病毒专用)40克+叶面肥-(沃丰素)25ml兑水30斤,同时添加渗透剂如牛奶、有机硅等,进行喷雾,连喷2次,2次间隔期3—4天。控制:发病后,使用-(果树病毒专用)40克+纯牛奶200ml(或葡萄糖50克)+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喷雾连喷2—3次,间隔3-5天左右。
上一篇:节省时间的速成面包——曼越莓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