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条款
惩罚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针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跟孩子一起制定出一定的规则,比如吃饭时不许玩闹、看电视、离开餐桌;到商场去不可以随便乱拿东西、到了一定时间必须上床睡觉、不能攻击辱骂别人等等,可以根据孩子出现的不同问题随时添加制定规则和相应的惩罚,并向孩子阐明。
接下来就是执行这些规则,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很多时候很难自觉自愿的就去遵守规则,一旦孩子出现违规行为,我们可以分以下几步来应对:
警告,一旦发现孩子有违规的行为,要立即警告,告诉他:“宝贝,你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之前说好要......如果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要按照我们的规定让你......知道吗?”如果孩子受到警告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说明孩子已经就这样的问题建立起了规则感。
惩罚,如果发现警告不起作用,孩子依旧我行我素,就要根据规则定下的惩罚措施来实施惩罚,切忌不可制定打骂体罚性的惩罚,打骂在当时看上去很有效,但那仅仅是因为孩子的恐惧造成的,他并不能因此真正建立起规则感,同时也会伤害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会让孩子也养成暴力攻击的坏习惯。所以,我们的惩罚更多的是让孩子从情绪中冷静下来的措施,比如独自面壁几分钟、在椅子上安坐几分钟、在墙角站立几分钟等,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年龄大小决定,一岁一分钟,三岁就三分钟这样,也许你觉得这样的惩罚较“轻”,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什么都不许做的安静待着,即便是一分钟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一定会对惩罚表现出抗拒,甚至是哭闹,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完成惩罚,不需要过多的安抚和说教,因为此时的孩子什么都听不进去,只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想法逃避惩罚,所以一定要坚定的执行规则,在一旁旁观就可以了,一次不行两次,直到孩子根据规则完成惩罚。
道歉,等到孩子完成惩罚,相信他的情绪也渐渐冷静了下了,这时是教育孩子让他知道自己错在何处的最佳时机,可以温柔耐心的跟他说明自己为什么会被处罚“宝贝,你刚才......会导致......对不对?所以我们不可以这样知道吗?那你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吗?”如果孩子可以很好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适时引导孩子道歉,对自己的错误负责,说出“对不起!”。
抱抱亲亲 孩子都会因为犯错受到惩罚而感到受挫,甚至会觉得父母会因此不喜欢自己,所以,我们在实施惩罚和让孩子道歉后,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宝贝做的这件事不对,并不是不爱你这个人了,只要宝贝能知错就改,就是爸妈的好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与此同时,抱抱亲亲孩子,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
最后,孩子习惯的养成,除了类似这样的技巧性手段外,父母对于家庭和社会规则的遵守对孩子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所以,父母严格要求自己成为遵守规则的榜样,孩子才会成为真正的乖巧懂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