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17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绵山龙脊岭旅游经验

古老神奇的绵山,历史悠久,2640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人文景观雄壮宏伟,自然风光优美,集秦山之雄奇、无水不秀、无涧不幽、无景不典;气势恢弘,巧夺天工,苍松翠柏,山环水绕,人称北方九寨沟。
1 介绍
1

2

龙脊岭因位居双龙交汇的背脊而得名。该景区以介之推文化和道教养生为主线,有龙涎泉、龙须瀑、介之推母子巨型雕像、雷祖殿、真武殿、八卦园、仰止亭等二十余处景点。龙涎泉、龙须瀑是当年李世民屯兵绵山受缺水之困得龙水而名。子推母子塑像生动传神,再现了当年介之推偕母归隐绵山的情景。END

2 龙脊亭
1

2

龙脊亭   这条山脉宛如一条巨条,蜿蜒曲折,直伸绵山深处。山峰连接犹如龙脊高高耸起,因亭建于其上,故名龙脊亭。   END

3 龙涎泉
1

2

龙涎泉   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与宋金刚作战对峙,屯兵塔岩头,受到缺水之困。忽见龙脊岭云雾蒸腾,隐约看见一条神龙口吐圣水而出,顿时泉水潺潺,汇成瀑布形似龙须。李世民大喜望外,遂命为龙涎泉和龙须瀑。唐贞观十五年(640),李世民到绵山谢雨行至此处,不由想起当年神龙吐水解困之事,便命魏徵在龙须瀑前建坊建亭,以谢神龙赐水之恩。后魏徵命为谢恩坊和谢恩亭。END

4 双龙峰

对面这座山峰,形似高高昂起的龙头,所以这里叫龙头寺.攀援至山顶,可见一龙蜿蜒盘旋,龙尾经绵山九曲十八弯直至山下牌楼;另一龙龙尾至中岩.二龙于此交汇。唐贞观十五年(辛丑),唐太宗李世民来绵山谢雨,至灵溪寺极目远望龙头寺,遥想当年与宋金刚作战经神灵点化转败为胜的情景.正想着天空中突然霹雳一声巨响,就见此处两龙腾空而起,盘旋于空中,顿时人间普降甘霖。随行的人们欢呼跳跃,李世民兴奋之余也忘了避雨。不一会儿,就见那二龙落于此地。李世民于是对天喊道:“真乃龙头寺也!”从此龙头寺这个地名被正式沿用下来。随从将他淋湿的龙袍搭于山下灵溪寺的槐树上,那树也被人们称作“龙槐”。 END

5 其它提示
1

2

介之推母子塑像   塑像高9.9米,寓意1999年落成。该像造型古朴典雅,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介之推母子的气质和神韵,是绵山的标志,也是介休的标志,在108国道上遥望可见。         [门票信息]:旺季票价110元,全山通票。[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3

介休火车站有绵山风景区旅游专车往返接站直达,山顶景区。山上各景点之间均有旅游车往返接送,票价视景点远近每人2-4元不等。

4

END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