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28今日阅读:20今日分享:50

颈椎康复训练难点和解决办法

颈椎病可以选择各种暂时缓解的方法,或者康复训练,前者省事花钱就行,但很难阻止恶化趋势,后者有点费事,但方法对了事半功倍。但毕竟颈椎病是世界难题,康复训练并没有那么容易:1、深层肌训练难题:人体的骨骼都是一块一块,或一根一根的,把它们用绳子(深层肌肉)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人体躯干骨架。再穿上外套(浅层肌肉)就可以运动了。运动中深层肌肉负责维持骨架的稳定,浅层肌肉负责发力运动拉伸,深层肌肉在运动中几乎是不动的(否则骨架会失散),它发生劳损后因为动得少所以自愈能力很差,这正是颈椎病的根源,也是我们做康复训练的目标肌肉。要想锻炼深层肌,需要持续发力几秒后,逐渐调动它起来。2、肌肉代偿难题和运动中如何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的难题:人体肌肉劳损后相当于处于休眠状态,运动时需要它周边健康的肌肉代替发力,称为肌肉代偿现象,肌肉力量弱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代偿现象。所以运动时健康肌肉受力过大,劳损肌肉被动拉伸,不仅得不到锻炼还会越练越疼,同时由于肌肉不能统一协作,运动过程中无法保证顺畅的生理曲度,局部姿势必然会过度弯折造成伤害。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外部对颈椎施加一定的压力,一来保证正常的生理曲度姿势,二来外部压力可以将肌肉压紧在椎关节上,使受损肌肉发生运动逐渐醒过来并主动发力。针对上述两点主要难题,需要通过辅助器械设计一种全新的训练方式。即借用器械外力紧贴生理曲度将颈部肌肉压紧在每一个椎关节上,脖子顺着生理曲度做延展式的往复运动时,肌肉随着颈椎曲度的变化一起进行运动,发力最大时停顿几秒以上,将深层肌肉也调动起来。如图,类似以下弹簧式靠枕设计,颈椎背侧靠在上面锻炼,增加颈部运动负力,压住整个颈部肌肉避免代偿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单个关节受力不会过于突出,长时间练习不会引起失稳或错位。目前仅看到德国MTT有类似原理的大型康复设备,网上也有简易便携式的,属于这种类型,能满足基本动作的训练需要。
工具/原料
1

建议训练器械

2

借助必要的沙发或椅子

方法/步骤
1

颈部正后侧往复训练。用头部牵引着脖子向后发力,与椎托发生对抗,达到最大力度时维持几秒,逐渐将深层肌肉调动起来,反复做这个动作,依次对颈椎的七个关节进行训练。该训练动作意义重大,颈部失稳、变直主要因低头引起,低头使棘突间肌、多裂肌、头长肌、半棘肌、头直肌、头夹肌、颈夹肌长期承受过重频繁劳损,肌力减退,维持不住正常的生理曲度,7个椎关节排序就会紊乱失稳。继而引发与椎关节连接的肩胛提肌、斜角肌即肩周和颈椎侧面疼痛。所以该训练动作对整个颈部、肩部的康复可以起到根本性作用。

2

转颈往复训练。向左或向右转头后,用头部牵引着脖子向后发力,与椎托发生对抗,达到最大力度时维持几秒,逐渐将深层肌肉调动起来,反复做这个动作,依次对颈椎的七个关节进行训练。该训练动作需要注意左右对称性练习,两侧均衡训练。该动作主要训练回旋肌、肩胛提肌,对颈椎至肩周疼痛,和寰枢关节失稳有独到的效果。

3

颈部斜侧往复训练。用脖子左斜后侧、右斜后侧分别与椎托发生对抗,达到最大力度时维持几秒,用头部牵引着脖子向后发力,逐渐将深层肌肉调动起来,反复做这个动作,依次对颈椎的七个关节进行训练。该训练动作需要注意左右对称性练习,两侧均衡训练。该动作主要训练、肩胛提肌和后斜角肌,对颈椎至肩周疼痛,颈部左右侧疼痛有独到的效果。

4

颈椎康复训练初期目标并不是要提升肌力,而是要恢复肌肉正常的活动能力。颈椎问题人群肌肉长期劳损,每天处于僵硬酸疼状态,不能正常活动,需要通过上述的前三个动作频繁锻炼,每隔一个小时锻炼一次,训练量就像消化能力弱的婴儿吃饭一样,每次不能太多,就3分钟左右。这样坚持一两周,颈部肌肉基本上可以恢复其正常的活动能力,疼痛现象消失,也基本很少复发了。

5

颈部肌肉恢复正常后,接下来的目标是长期训练,逐渐提升肌肉的力量功能。仍然是上述三个动作,每天频率可以减少至3-5次,每次锻炼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延长几分钟。一直坚持3、4个月以上,颈椎功能可以产生明显的变化。如果用CT片子和锻炼之前相比较,多数人可以观察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情况。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