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一、基础知识01、不可双手运球 正常情况下为,接到队友传球,进攻队员持球停止在手,运球出手时,可为双手或单手运球出手,待球击地上弹回后,如果要继续运球,那么,必须为单手触球,而不可为双手同时触球再运球。 注一:易误解的情况为,接到队友传球,进攻队员持球停止在手,如果只是希望只运球击地一次就再次持球停止在手不再运球的,那么,其可双手运球出手,再双手接球是没问题的。 注二:接到队友传球,进攻队员持球停止在手,如果进攻队员运球击地后,又双手同时触球,且继续运球的,那么,这就为 “二运违例”了。02、“二运违例” 接到队友传球后,进攻队员只有一次运球的机会,而所谓一次运球机会指的是,单手拍球时只要不持球停止在手,就可进行无数次的单手拍球击地弹回,再单手拍球击地弹回的循环操作,而一旦运球停止在手上后,再次运球就是第二次运球了,也就是“二运违例”了。 注一:进一步的解释,即,进攻队员运球停止在手上后,自己不小心把球弄落了地,或投出的球没碰到篮筐,篮板,或比赛中的任何队员就落在了地上,那么,此时进攻队员已不可再触球了,如再触球也就是“二运违例”了。 注二:两队比赛中,进攻队员运球停止在手上后,可以通过把球扔至篮板上反弹回,或扔至防守上反弹回的方法重新获得运球的机会。而要注意的是,扔至防守队员身上反弹回重新获得运球机会的方法,其进攻队员扔球的力度要轻,且不应在不熟的防守队员身上使用,以免引起攻守双方不必要的冲突。03、“持球空跳违例”持球停止在手的进攻队员非三步上篮完成第一步的过经中,或非跳步上篮完成第一步的过经中,两脚同时离地后(例,三步上篮的两步半状态,或跳步上篮的两步半状态),在任何一只脚落地前没有把手上的球抛出去的情况,就为“持球空跳违例”了。 注:进攻队员在两脚同时离地的情况下,把球抛出手后,由于防守队员的盖帽,待进攻队员任意一只脚落地后,球又回到进攻队员手上的,不算“持球空跳违例”。 而由于防守队员的盖帽,进攻队员在两脚同时离地的情况下没有把球抛出手,待进攻队员任意一只脚落地后,球始终在进攻队员手上的,这种情况,裁判有可能判为“持球空跳违例”,但也有可能判为“攻守双方争球”。 被裁判判为“攻守双方争球”的情况后,攻守双方须在离“争球点”最近的圆圈内,通过“跳球”来决定“球权”归属。04、持球停止在手(待写)05、“半次接球”技术(球在空中,人在地面的移动)空中抢断,空中接队友传球或争抢篮板球触球时,只要脚不落地都不算“一次接球”,从动作分解来看也就算“半次接球”,如果进攻队员(或争抢篮板的双方队员)的速度够快且弹跳还行的话,那么进攻队员(或争抢篮球的双方队员)可以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连续数次“半次接球”“半次接球”“半次接球”的下去,“半次接球”技术这也就相当于“接到队员传球,持球停止在手”后,在支点脚不动的情况下,非支点脚的探步动作可以连续数次,此探步就算是“半步”。在此举一个“半次接球”技术的极端例子,如果进攻队员的速度超快,且弹跳超好,那么进攻队员在后场底线附近接到自己队友所发出后场底线球后,运一两次球进行向前助跑,之后,进攻队员直接把球从后场往前场的篮筐上甩去,球甩出的同时进攻队员迅速的从后场跑至前场,且在前场的篮下追上从后场甩来的球,之后自己完成空中接力扣篮。 其它具体的情况如下, 情况一,进攻队员跳起在空中抢断,或空中接到自己队友的传球,及空中接到从地上弹到空中球,之后,进攻队员在脚不落地的情况下,在空中把球拔到一边,而后再迅速的跑到球被拔到的一边,再跳起在空中把球拔到另一边,如此下去,待进攻队员脚落地接球后,这才算进攻队员完成了第一次接球,之后,进攻队员还可以继续运球。 注:进攻队员完成了第一次接球后,再把球抛至空中来使用“半次接球”技术(球在空中,人在地面的移动)的话,球没落过地的情况下,进攻队员可使用“半次接球”技术,但进攻队员不可完成第二次接球(进攻队员完成了第一次接球后,必须运一次球,球击地弹回到空中,此时,再使用“半次接球”技术,才可完成第二次接球),否则就为“走步违例”。 在进攻队员完成一次接球之前,使用“半次接球”技术(球在空中,人在地面的移动),在球没落过地的情况下完成第一次接球不为“走步违例”。 情况二,进攻队员完成了第一次接球后,运一次球,球击地弹回到空中,此时,使用“半次接球”技术(球在空中,人在地面的移动),不算完成第二次接球,之后,任意一只脚在地上再持球停止在手(或空中持球停止在手,任意一只脚落地)也就为完成了第二次接球,完成了第二次接球后,进攻队员不可再继续运球,再运球就为“二运违例”了。 注:进攻队员完成了第二次接球后,再把球抛至空中来使用“半次接球”技术(球在空中,人在地面的移动)的话,球一旦落地再碰球就为“二运违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