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壳(金属,塑料或开放型) 2、输入端、输出端 3、柔性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容、CPU、单片机、MOS管、三极管、开关管)
充电是使用充电电池的重要步骤。适当合理的充电对延长电池寿命很有好处,而不恰当的充电将会对电池寿命有很大影响。锂电池基本都是根据各个产品单独封装,互不通用的,因此各个产品也提供各自的充电设备,互不通用,在使用时只要遵循各自的说明书使用即可。快充与慢充例如一节5号镍氢电池的电容量为1200mAH,而另一节则为1600mAH。把一节电池的电容量称为1C。在充电时,充电电流小于0.1C时,称为涓流充电。涓流充电能够把电池充的很足,而不伤害电池寿命,但用涓流充电所花的时间实在太长,因此很少单独使用,而是和其它充电方式结合使用。充电电流在0.1C-0.2C之间时,称为慢速充电。充电电流大于0.2C,小于0.8C则是快速充电。而当充电电流大于0.8C时,称之为超高速充电。但是,1C是个逻辑概念而非绝对值,因此根据1C折算的快充慢充也是一个相对值,正如200mAH充电电流对于1200mAH的电池来说是慢充,而对于700mAH的电池来说就是快充。
1、防水防潮。作为电子产品,不小心进水或者长时间不用时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都会对其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或氧化。2、防摔防震。手机充电器其实是一个脆弱的部件,内部元器件经不起摔打。尤其要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落地。不要扔放、敲打或震动充电器。粗暴地对待充电器会毁坏内部电路板3、防烈性化学制品。不要用烈性化学制品、清洗剂或强洗涤剂清洗充电器。清除充电器外观污渍可用棉花沾少量无水酒精擦洗。4、清洗时放静电。定期清洁充电器和充电接口。清理时,要用一块湿布,或者一件抗静电布。切勿使用干燥布(静电电荷)。5、防冷防热。不要将充电器放在温度过高的地方。高温会缩短电子器件的寿命,毁坏充电器,使有些塑料部件变形或熔化。也不要将充电器存放在过冷的地方。当充电器在过冷的环境工作时,内部温度升高时,充电器内会形成潮气,毁坏电路板。
记忆效应 充电电池的记忆效应,当记忆效应逐渐累积,会使电池的实际使用容量大幅下降。要减轻记忆效应所带来的负作用,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放电。一般来讲由于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比较明显,建议在反复充电使用5-10次后就作一次放电,而镍氢电池的记忆效应不太明显,可以在反复充电使用20-30次后作一次放电。 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的标称电压是1.2V,但实际上,电池的电压是个变化的值,随着电量是否充足,围绕着1.2V左右进行波动。一般在1V-1.4V之间波动,不同品牌的电池由于工艺上的不尽相同,电压波动范围也不完全一致。 对电池进行放电就是采用很小的放电电流,使电池的电压缓慢下降,下降到0.9V-1V之间,就应该停止放电。将电池放电到0.9V之下,会造成过度放电,使电池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充电电池不适合于用在家电遥控器中,就是因为遥控器的使用电流很小,长时间放在遥控器中使用很容易造成过度放电。电池经过一次正确的放电后,电池的容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当发现电池的容量有所下降时,就最好作一次放电。 自己对电池做放电有个简便的方法,就是接一个小电珠作为负载,但必须使用电表来监视电压值的变化,以防过度放电。 对于选择快速充电器还是慢速恒流充电器,主要看自己使用的侧重点。例如经常外出使用数码相机等设备的朋友,就应该选择快速充电器。勿将手机充电器放置于潮湿或者高温的条件下,这样减少手机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在充电器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发热现象,在正常的室温下,只要不超过六十摄氏度属于正常显示不会损害电池。由于手机的款式和充电的时间不一致,这与手机的充电器的充电性能无关。 充电时间 电池容量看电池外面的标注,充电电流看充电器上标注的输入电流。 1、充电电流小于等于电池容量的5%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6÷充电电流(mA) 2、充电电流大于电池容量的5%,小于等于10%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5÷充电电流(mA) 3、充电电流大于电池容量的10%,小于等于15%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3÷充电电流(mA 4、充电电流大于电池容量的15%,小于等于20%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2÷充电电流(mA) 5、充电电流大于电池容量的20%时: 充电时间(小时)=电池容量(mAH)×1.1÷充电电流(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