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汗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汗液可以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和一些诸如尿酸、脂肪酸等代谢产物。 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较成人旺盛,所产生的热量及代谢产物也相对较多。同时,小儿植物神经发育不健全,在入睡时,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经会因失去大脑的控制而一时兴奋,出现汗多现象,这完全是正常的。 只要孩子无其他症状,如烦躁、哭闹、易醒等,就不必管他。这样出汗往往见于入睡后半小时之内,且以额头汗出为主,一般在睡后2小时之内慢慢停止,多见于3~7岁的小儿,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有人称之为生理性多汗。 以下情况要警惕: 如果孩子平素身体虚弱,夜间入睡时大汗淋漓,如同水浇,甚则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湿衣,且伴有烦躁、哭闹、消瘦等症状,则属于病理性多汗。常见的原因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除夜间多汗,还伴有烦躁、睡眠不宁、易惊醒、方颅、忱秃、鸡胸等症。
打呼噜 正常孩子的呼吸系统是十分顺畅的,睡觉时根本不可能打鼾,否则就是患了睡眠呼吸疾病。除了遗传基因、亚洲人平短的面部结构、巨舌症影响外,还有四种因素会导致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扁桃腺反复发炎、呼吸道感染、哮喘和肥胖。 以下情况要警惕: 扁桃腺发炎后,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鼾声,干扰睡眠。肥胖儿童的呼吸道周围被脂肪填塞,使呼吸无法顺畅,当软腭与咽喉壁之间的振动频率超过30赫兹时,就会出现鼾声。
满床滚 晚上要翻来复去,满床乱滚,这是孩子在浅睡的表现。孩子一夜的睡眠,有很多的睡眠周期,睡眠周期有浅睡、深睡之分。幼儿睡觉时说梦话、睡得不踏实,这种情况是正常现象,不用处理。专家指出:婴幼儿睡觉出现身体的旋转,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神经发育未全。
说梦话 部分宝宝睡觉梦呓,在排除癫痫之后,梦呓部分属于生理现象,但是梦呓多了,就需要进行睡眠监测。
夜间哭闹 哭闹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妈妈们要注意观察和分辨。如果是因为做了噩梦或者蚊虫叮咬等原因突然哭闹,可以稍加安抚即可入睡;或者是因为饿了或者尿湿了就要及时喂奶或换尿布;也有可能是身体不舒服导致的哭闹,父母要多加留意。
小儿梦魇 宝宝经常梦魇会导致睡眠状况差,白天睡、夜里闹,有时好不容易入睡了,夜间又会哭着醒来,不仅影响得父母无法休息,而且看上去也比同龄的孩子瘦小。这是典型的梦中焦虑发作,即通常所说的梦魇,而患病原因是患上呼吸道感染,呼吸不畅。 小儿梦魇原因不少,而且大都与成人类似。例如心理压力过大;看恐怖电影、鬼怪故事后留下了不良印象(这种影响不一定来自当晚,主要来自潜意识);入睡前或饱食,或空着肚子上床;患上呼吸道感染,使呼吸不畅;有肠蠕虫病等躯体疾患;因感染疾病而发烧等。 如何应对梦魇: 梦魇随孩子年龄增大可自行消失。但对经常发生梦魇的小儿,医生应通过与家长及患儿交谈,尽量发现诱因;对消除不良环境因素提供咨询指导。 出现梦魇后应将小儿唤醒,适当安慰,但不必当时即详问原因,以免影响睡眠。可让小儿排尿,喝半杯热牛奶,情绪安定后再让其入睡。如频繁发作,应酌情咨询医生并用药。
小儿梦惊 一些宝宝睡觉时忽然大叫,可能是因为白天受到惊吓,亦或者睡觉时做梦,如果只是偶然发生,仅是生理上的原因,妈妈无需担心。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睡眠障碍,就很有可能是由病理性的上的原因引起的,妈妈应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
小儿磨牙 产生磨牙的原因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肠道寄生虫以外,上呼吸道感染发炎、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白天精神异常兴奋和消化功能紊乱也会导致孩子夜间磨牙。 如何应对磨牙: 1、要根据孩子的体质及时控制炎症。心脾气虚的孩子要多食用养心健脾的药物或食物,心胃#火盛的孩子要多食用清心安神、清胃消积的药物或食物。 2、活动不要过于剧烈,尽可能使孩子睡前心态平静。 3、不要盲目采用驱虫疗法,要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用药。 4、适当选用中药,以改善孩子的消化功能。 5、从孕乳期开始,加强孩子的牙齿保健,注意补钙,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各种表情和小动作 宝宝在浅睡眠期有各种动作,如睁眼、吸吮、打哈欠、翻身、皱眉、哭啼、眼皮下的眼球来回动、四肢有时活动等,有时还会抬头张望,但这些动作大多是无意义的。这时别以为宝宝已醒了,这是他身体睡了,脑子还醒着,这些动作未通过大脑皮层指令,是大脑皮层下的中枢活动的缘故,是正常情况。 所以,父母不要因为有一点动静就给予过多的护理或关照,可静静地等待5分钟以上,再做出反应,有时过多的呵护反而会打扰宝宝的正常睡眠,不利于宝宝的正常生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