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是十世纪初我国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辽代制瓷业是辽代手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辽代瓷窑现已发现有七处,其主要窑口分布情况是: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的林东辽上京窑;此窑以烧造白黑釉瓷器为主,也有极少绿釉器,器物胎质细白,釉较薄,光亮而温润。 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的赤峰缸瓦窑;此窑所烧器物品种较多,以白釉瓷器为主,单色釉、三彩釉、茶末绿釉较少。白瓷器胎白而微黄,杂有黑点,大多施有化妆土。据其产品分析,此窑应为辽代官窑。 今辽宁辽阳市东太子河岸的江官屯窑;此窑是以烧造白釉粗器为主的规模较大的民窑,其黑白釉器胎质灰白粗糙,往往有红黑杂质细点,白釉色白而微黄,黑釉色纯黑。(4)今北京市西郊的龙泉务窑;此窑所烧瓷器结好,瓷化程度较高,除烧白瓷外还烧褐釉、黑釉、豆青釉及三彩釉。辽代陶瓷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金代陶瓷业在我国窑瓷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金代陶瓷资料的不断发现,对金代陶瓷的了解认识也日渐清晰。金代迁都前在东北地区所生产的陶瓷水平较低,主要窑口有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这两处窑口的金代瓷器制作无论从釉色还是从胎质来讲均较为粗糙,釉色釉面普遍混浊不纯,胎质粗厚且多杂质,烧结程度低,装饰纹样方式较简单,仅见有白地绘黑花器物。金代后期迁都燕京之后在关内生产的陶瓷则有了较大的发展,金统治下河北曲阳的定窑、磁县的观台窑、陕西铜川黄堡镇的耀州窑、山东淄博市的磁州窑等均有金代瓷器发现。这些窑口的瓷器造型多承袭宋式的日用器皿,较典型的有双系、三系、四系瓶、系耳罐等。金代瓷器的装饰纹样总的趋势是日益简化,题材以各种折枝、缠枝、花卉为主,亦见人物、水波、鱼、鸭等。在工艺技法上,定窑的刻花、划花最为突出;磁州窑的笔绘艺术最具特色,其笔画简练,线条明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白釉黑花装饰创造性地将中国画技发以图案构图方式巧妙地绘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使其呈现白地黑花纹样,代表了金代磁州窑装饰艺术的高度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