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伤及表皮层,局部充血,红肿,形成红斑,可自愈,5-10天有皮削脱落。
2度:伤及皮肤生发层,有水疱形成,可以自行恢复,时间较长,2~3周水疱消失,形成痂皮,3~4周痂皮脱落愈合。
3度:伤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皮肤全层坏死,呈青紫色,疼痛时间长,难以忍受,可达3~5周,水肿消退缓慢。坏死组织干化,形成黑色干痂,干痂分离脱落时露出肉芽组织。
4度:皮肤,皮下,肌肉,骨骼都坏死,主要为肢体疼痛,持续15~30天,等到形成干性坏死,疼痛消失。有的患者在截肢后仍有疼痛,可能合并有神经炎,动脉炎,和感染。 4度冻伤分界线在复温后12天出现,干化的肢体脱落时间长,2月之久。
1、95%酒精100ml加樟脑、加碘精、摇均匀,密封,用时局部涂擦一日多次,有活血止痒止痛的功效,冻烂者不可用。
2、高度白酒100ml加干姜、花椒、辣椒、肉桂、樟脑、红花、浸泡一周即可,局部涂擦,一日多次,溃烂不可用。
3、鲜山楂煮熟去核、白芨、五倍子、熟石膏,打粉与山楂和匀,用蜂蜜调膏外用,专治已溃烂的冻疮,一周痊愈。
1、不要在太冷或潮湿的环境中逗留时间过久。2、尽量多活动一下手部或足部,如搓手、跺脚等。3、袜子、鞋子不可太紧;保持局部干燥,出汗后需换袜子。4、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进行耐寒锻炼。从夏天开始即用冷水洗脸、洗脚等。 5、及时吃饭,并注意食物质量。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如油类、肉类等。 6、用辣椒秧煎水常洗手足可以预防冻伤。
出现冻伤尽早处理,切忌拖延! 在零下5~10度的气温下,如果长时间呆在寒冷的户外,就可能会发生冻伤。当发生冻伤时,应立即进行救治。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尽快脱离寒冷环境,进入温暖环境后,迅速脱去冷湿或紧缩的衣服和鞋袜,盖上棉被进行保温。 2、对于全身冻伤患者,如果有呼吸心跳异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 3、迅速复温是急救的关键。其方法是采用40℃一42℃恒温热水进行浸泡,在15—30分钟内可使体温迅速恢复接近正常。判断标准为皮肤潮红,肢体有温热感,即可停止。注意浸泡时间不宜太久,水温不宜太高。 复温期间可对肢体进行轻柔的按摩,但千万不能进行太急剧的按摩,以免引起皮肤溃烂,同时急剧的加热会影响治疗效果。 4、可给患者服用热饮料及吃有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热牛奶等。 5、对于较轻的局部冻伤可外用冻伤膏等药物涂于患处,有破溃者可定期去医院换药治疗。 6、对于破溃而且已感染的冻伤可口服抗生素,并在患处涂含有抗生素的冻疮膏,以助恢复。
① 冻伤后不能马上热敷!!! ② 若冻伤情况严重,发现后应及时防止伤势进一步恶化,最好的办法是将冻伤的部位放于约为28-28.5度左右的温水中慢慢恢复,但万不可用雪揉擦或用火烘烤。 ③ 出现严重冻伤时可能发生的症状是起水疱,不但很容易受到感染,也很容易转为溃烂。继而被冻伤的部位将逐渐变灰、变黑、坏死,最终剥落。 这时候要尽快送往医院治疗,不要把水疱挑破,也不要摩擦伤处,伤处受热更会产生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