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腔 咽腔包括三个部分,喉咽、口咽、鼻咽。咽腔管子很长,容积很大,是声音的必经之路,对共鸣有重要作用。咽部的活动还有控制气息的作用。发音带所发出的音起'基音'共鸣,而且还能利用它做呼气的一种阻力,以控制气息,使声带比较能正常工作。 口腔 口腔是非常重要的共鸣腔,它的形状、大小、深浅都可以任意调整,因之对共鸣有重要影响。为了求得良好的共鸣,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口腔开度。要求口腔要打开,开口度太小,闭着嘴讲话,共鸣不可能好。口腔的打开是通过提颧肌、挺软腭、开牙关、松下巴实现的。提颧肌。颧肌稍稍用力向上提起,可用微笑来体会。颧肌提起可使口腔前部有展宽的感觉,鼻孔也略微张大,同时使唇尤其是上唇能紧贴牙齿,增强唇的控制力量。挺软腭。软腭是上腭后部松软的那部分,俗称软口盖。软腭上挺,扩大口腔后部的空间,可以使声音宽厚、结实,同时把鼻腔关闭,可以避免鼻音毛病。注意,不可挺得太高,同时要根据不同的音节结构来变化,发鼻音声母和收鼻辅音尾时软腭还是要下来。可以用打哈欠来体会,但动作不要太大。开牙关。加大上下槽牙之间的距离,特别是两侧的上后槽牙始终有向上提起的感觉。这样有利于丰富口腔共鸣,使声音圆润丰满。可以用咀嚼来体会,可以通过带'a'的音节反复练习。松下巴。下巴自然放松,使口腔明显打开。下巴不能向前'铲',否则字音会扁,不好听。也不能太向下后方缩,否则会压迫喉头,影响发音。一定要自然,很舒服地向下放松,略微后收。二是注意口腔形状。我们说打开口腔,但并不是说开得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当,要造成一个良好的口腔形状,英文大写字母U倒放。 鼻腔 它的共鸣作用,一是由于腔内空气的振动,二是由于骨骼的传导。鼻腔属于上部共鸣区,对于高音共鸣作用大。 头腔 头腔共鸣主要靠鼻腔周围四对'窦',即:较大洞状的额窦,蝶窦和上颌窦,以及像蜂窝状的筛窦。它们有各自的管道与鼻腔相通,'窦'内充满空气,可以起共鸣作用。'窦'自然地长在头上,它们自身不能改形状,不会自发产生共鸣,它们的共鸣必须靠外力--加大声波压力,同时口咽腔作相应的变形,才能使声波改道,由原来从口腔通道折射出去,改为(逼导)经由口咽尤其是鼻咽腔导向头腔,引起头腔四对'窦'共振。高音主要靠头腔共鸣。 胸腔 下部共鸣。振动感觉是沿胸骨上下移动的。胸腔共鸣可使音量扩大,声音雄浑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