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44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80”后的青春

不知何时, 我们身上被贴上了 “80 后” 的标签, 成为其他年代人眼中 “幼稚” 、 “娇惯”“叛逆”的代名词。然而,时光冉冉,岁月如织,逐渐登上正式舞台的 、 我们,已经开始背负起了那种叫“责任”的东西,而青春,仿佛已从我们身边悄 悄溜走。 小时候,长辈们总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能够在一个安定的大环境中成 长,能够通过努力练就一身的本事然后去实现我们的梦,那个时候,我们渴望长 大。现在我们终于不再被称为孩子,却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工作中 发展升职的压力、生活中买房买车的压力、情感中患得患失的压力都让我们无法 回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在这些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我们不知道有多久没有 心无旁骛的望着蓝天畅想了。 “怀旧”这个名词过早的出现在了我们的意识里,现代网络的发达又让这种 情绪迅速传播,渐成燎原之势。悲观的人们回忆起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觉得我 们并没有他人说的那么幸运,甚至比其他年代里生活的人们更加不堪。网上流传 一段“80 后通史” 夫 80 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 : 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 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 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医保 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这段“通史” 虽有夸张之处,但也非空穴来风,每个“80 后”都能从这段自嘲之中读到苦涩 的滋味。 80 后的青春真的像那些悲观者们认为的那么一无是处吗?我们真的是最苦 命的一代吗?每当我们感觉到压力的时候,总是羡慕父母那个吃大锅饭的年代, 觉得那是一种人人平等的标志,人与人之间没有攀比,更没有贵贱。然而,真正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也大都不是愉快的记忆:要长身体的 时候经历着三年自然灾害;要受教育的时候开始了;要承担家庭责任 的时候又面临着下岗……正像白岩松在一次演讲里说的,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不 经历坎坷的。 于丹教授在诠释孔子“三十而立”的时候,就给我们描绘了青春的共性。三十岁之前的心态变化就像一条抛物线,拿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在二十多岁踏入社 会之前,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美好向上的,那时候的我们相信所有的付出都有回 报,相信这个社会充满了正义和公平,相信王子和公主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 局; 踏入社会之后, 几年的摸爬滚打让我们经历了世态炎凉, 看到了人性的丑恶, 这一切都会消磨掉我们曾经的激情澎湃。而三十岁,正是让我们心态恢复平稳的 一个点。从这一点来说,只有经历过这些坎坷的青春,才能使我们磨炼出坚韧的 性格,才能怀着一颗淡然的心继续我们的人生旅途,这也许就是“立”所需要的 必备条件吧。 不必为我们 80 后的青春逝去而感到惶恐和不安,青春不是人生的全部,只 要我们感悟到了青春的真谛,领会到人生的这一阶段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就没 有荒度。 对于在这期间遇到的所有喜怒哀乐,尤其是挫折,我们都要心怀感恩, 因为这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