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刊登在《国际肥胖期刊》的一篇文章称,如果父亲工作时间不规律,经常加班,孩子肥胖的几率更大。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调查了434名9岁的儿童和家长,并对比了家长们的工作时间。结果发现,研究对象中22.8%的孩子体重超标或肥胖。他们发现,父亲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几率就高很多。即使在排除了家庭收入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后,结果也一样。而母亲工作时间不固定,却与孩子的肥胖无关。 研究中,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定义是:经常倒班、下午6点以后还上班、通宵加班或周末加班。研究人员表示,父亲工作时间不固定,会对家庭产生额外的时间压力,这意味着在吃饭时间上会做出更多让步。母亲虽然是照顾孩子的主力,但父亲繁忙会增加母亲的压力,而影响对孩子的照顾。
胖=健康? 在传统观念中宝宝胖就意味着身体壮实、健康,可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听听专家是怎样说的吧。 法宝一:认清宝宝肥胖的危害 宝宝过度肥胖,会引起许多疾病,如糖尿病,据统计肥胖儿童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几率是一般儿童的10倍;另外,他们患高血压、心脏肥大、缺氧性心脏病、猝死的几率也比一般儿童高出许多。 法宝二:判断宝宝体重正常与否的标准 如何判断宝宝的“身材”是否标准呢?专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具体为:0~6个月宝宝的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7~12个月宝宝的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1岁以上宝宝的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2。 另外,还可以用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来计算判断宝宝体重的超标情况:如果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则可判定为超重;实测体重一旦超过标准体重的20%,则应被认定为肥胖了。 法宝三:找出宝宝肥胖的原因 宝宝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营养摄入量超过身体生长的需要,出现了营养过剩,又因为平时缺乏体育运动,多余的热量和脂肪无法消耗,便导致了肥胖现象的发生。另外,家族遗传也是宝宝肥胖的一个因素。
战胜肥胖的秘诀 肥胖的标准了解了,肥胖的原因找到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预防肥胖儿童的产生呢? 秘诀一:让宝宝动起来 增加宝宝的运动量是帮助他们“减肥”的有效办法。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消耗身体中多余的热量,并能使宝宝的呼吸系统以及骨骼肌肉得到锻炼,体质增强。可有的宝宝似乎天生喜静,桐宝就是这样的孩子,为了鼓励他每天进行体育活动,桐妈号召全家一起动起来,饭后散步、骑自行车出游、徒步登山……爸爸妈妈以身作则坚持运动,并乐在其中,宝宝自然也会愿意加入进来了。 秘诀二:健康饮食是关键 要想有效控制体重,健康饮食不容忽视。首先,建议体重超标的宝宝要逐步改变饮食习惯,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少吃高油脂、高淀粉类的食物及甜食。平日,妈妈们可以用葡萄干、坚果、煮过的蔬菜条等零食来取代薯条、碳酸饮料、糖果及饼干;其次,可以让宝宝适当多吃一些脂肪转化率低或有饱腹感的食物,如瘦肉、鱼、豆制品、芹菜、韭菜、胡萝卜等;再有,切记为宝宝安排好早餐,因为如果不吃早饭,不仅会使宝宝感到饥饿疲倦,还会使他们午餐时食欲大增,机体吸收能力加快,造成脂肪堆积。
小胖墩是怎样炼成的? *4岁的婷婷,刚出生时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婴,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小手小脚像莲藕,见到她的人都忍不住要亲她一口,于是经常有人往她的小口袋、小嘴中塞糖果和零食,久而久之她便养成了贪嘴的坏习惯,巧克力、膨化食品、蜜饯成了她的至爱。看着婷婷像吹气球一样变得日益臃肿和笨拙,婷婷的爸爸妈妈对此懊恼不已。 专家意见: 贪食是一种在小朋友中比较常见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婷婷引起肥胖的原因也就是贪食。由于贪食,导致孩子摄入热量过多,多余的能量转变为脂肪,而形成了肥胖,这是形成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5岁的小伟,出生时才2。5公斤,是一个早产的孩子,一家6口为了弥补他的先天不足费尽了心思。家人总担心小伟没有吃饱,总不忘记要多喂一口,3岁时小伟的胃口就和邻家读一年级的浩浩一般大,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胃王”。爷爷奶奶总是认为肉的营养就是比素菜好,小伟一顿吃上三四块炸猪排、半只蹄早就习以为常。每当邻居称小伟长得虎头虎脑的,肚皮像只小西瓜,一点也不像是先天不足的早产儿时,爷爷奶奶总是笑得合不拢嘴。直到后来,小伟因经常说头晕、气喘、没力气,爸爸妈妈带他去医院做检查才发现,小伟已因过度肥胖导致了高血压、高血脂、脂肪性肝炎和呼吸窘迫综合征,于是一家人再也笑不起来了。 专家意见: 强食是指某些家长怕孩子营养不良,半强制性或强制性地让孩子摄入过多,导致热能过剩引起肥胖。小伟的肥胖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家长的强食行为造成的。同时,在小伟的例子中还存在偏食的现象,由于家庭错误观念的影响,造成了小伟经常偏食含热能较高的食物,如脂肪较高的肥肉、油炸食品等,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另有一些小朋友还会出现偏爱甜食、快餐等等的偏食现象,这在我国儿童中的发生率还是很高的哦! 儿童肥胖病如不及时治疗,以后将有50%转变为成人肥胖病,除了影响个人外观外,更重要的是可患上许多很难治愈或不可治愈的并发症。在小伟的例子中,小伟就是因肥胖导致了高血压、高血脂和脂肪性肝炎等代谢并发症,若及时合理地治疗,以上并发症还是可以逆转的。
*4岁的晖晖,是家里的宠儿,爸爸妈妈是做进出口生意的,因为工作忙,于是一日三餐大多在餐厅或快餐店里解决,一家三口还经常一起光顾夜宵店,所以晖晖一家每天早上总是起不了床,早饭也没有胃口,草草几口就对付过去了。长期这样的生活,爸爸有了“将军肚”,妈妈的小腹出现了“救生圈”,晖晖也成了小区及幼儿园里有名的小胖墩。由于肥胖,导致晖晖的行动总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的灵活,反应也总比别的小朋友“慢半拍”,小朋友都不愿和晖晖一起玩。每当妈妈来幼儿园接他时,晖晖总是一个人呆呆地坐在一边。慢慢地,晖晖变得越来越不合群了。 专家意见: 晖晖出现不合群的原因还是由于肥胖所导致的心理损害。中重度肥胖儿因肥胖造成心理损害,国内外专家已有不少文献报道。其心理损伤主要表现为肥胖儿童缺乏自信心、受歧视、伙伴关系不良、自我感觉差、害羞、畏惧、心情急躁等。晖晖因肥胖而影响了他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和正常儿童相比,他存在孤独感和自卑感,使之不愿也不敢与其他小朋友交往。而晖晖和他的父母引起肥胖的原因则是由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造成的。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过度地重视晚餐、享用夜宵,以及过多的快餐食品介入我们的生活,是导致近年来我国肥胖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如何区别婴幼儿的肥胖和壮实? 现在也有不少年轻的妈妈们通过媒体得知肥胖会给生长中的儿童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担心宝宝是否太胖,尤其是那些生长发育较快、体重大于其他同龄儿童水平的婴幼儿。健康的婴幼儿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对于一个非医学专业人员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肥胖,实在很难! 一般判断肥胖还是结实,可以通过测量腹部、肩胛下区和上臂后侧中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医学上称之为皮褶厚度)来确定;现在还可采用精密的脂肪仪来了解体内实际脂肪的含量。当小儿皮褶厚度或体内的脂肪含量超出正常儿童中位值的2个标准差时,即可判断为肥胖。脂肪仪现在市面上偶有销售,但价格较贵。判断孩子的肥胖与否,最好还是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来下结论。
哪个阶段的宝宝最容易引起肥胖? 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胎儿末期、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一生中生长速率最快的阶段,此期人体受体内一些促进生长的激素影响,合成代谢占优势,如过度喂养则易造成营养过剩,如不积极控制极易发展为肥胖病。婴儿期尤其是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由于过早或过多地喂予米食、面、饼干、米粉等碳水化合物,或喂养方法不当,如奶粉冲调比例不当、浓度过高导致长期能量摄入过多,是婴儿期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何养成良好习惯,避免不良习惯? 控制宝宝的体重,妈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1、养成有计划、按需购买食品的习惯。长期购买过多的食物,常会导致多食,最后导致肥胖发生。 2、尽量少购买速冻的或方便食品,并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3、尽量少买零食,少吃零食。要存放在宝宝不易看到、拿到的位置。 4、要养成定时、定量的进餐习惯,饭后离开餐桌,避免食物诱惑。 5、剩饭、剩菜应及时处理,避免家人多食。 6、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并适当增加运动,餐后适当活动,饭后30分钟后再坐下看电视。 7、尽量以步代车,少乘电梯,多走楼梯,持之以恒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肥胖怎么办? 由于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1个月~6岁)正处于体格生长及智能发育的高峰,若不合理地控制其饮食,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故肥胖宝宝的父母应在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的前提下,鼓励他增加体育锻炼,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进行营养及行为的综合治疗,一般不宜采用减肥药物治疗。
对一个孩子而言,父母的影响对他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给宝宝一个健康的体格吧,培养良好的生活及合理的饮食习惯,从今天做起,你的孩子会受益匪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