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孩子的成长 不经意之间,我已经为人父了,而且有好几年了。孩子呱呱坠地一幕仿佛就在昨天,从出生时的嗷嗷待哺到现在的古灵精怪,我都来不及仔细体验和回味,现在他正在读大班,明年就要读小学了。 孩子仿佛是一张白纸,每一个家长都想在这张白纸上画上精彩的图画。我们尽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争取不要在这张白纸上留下过多遗憾。就孩子来说,无论与一些同龄的小朋友相比还是与父辈儿时相比,他算是幸运的。我和妻子要上班,双方父母都在乡下,孩子每天读书要接送,给他做好吃的饭菜,给他讲故事,给他买玩具,给他下载动画片,陪他做游戏,生活很平淡很普通。孩子虽然比不上土豪家公子集万千宠爱,但是比起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必为了生活远走他乡,不必盼到过年才能一家团聚,他已经非常幸运和幸福了。和其他普通的家庭一样,我们每天早出晚归,下班要面临繁杂琐碎的家务,这些都得两口子完成。因为工作忙,对孩子肯定是照顾不周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缺少了溺爱的环境。从他2岁多自己能独立吃饭后,我们就没有给他喂过饭,去年搬了家之后,洗澡刷牙穿衣等事情必须自己完成,做这些事情还是能够增强他的独立能力。 孩子总是带给家里无穷无尽的欢乐,他小时候的一颦一笑都让人忍俊不禁。慢慢长大了,有时会蹦出几句无忌童言,有时做出一些调皮的事情,常常让人捧腹大笑。有次,我让儿子帮忙拿个水果吃,接过水果后我故意说了句:“不用谢!”,他一下子懵了,很久才反应过来,惊讶地问:“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在他思维中,我只可以说“谢谢”,却把他的台词抢去了,让他措手不及。还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碗里还剩最后一小块肉,我建议和他用石头剪子布三划两胜决定谁吃,由他母亲当裁判,他一下来了精神,摩拳擦掌,用狡黠的眼光看着我,想猜透我的心思。没想到两人划了几次居然都是一样的,直到十来次我才二比一险胜他。当我用胜利者的姿态拿着筷子准备享受战果时,他却直接用手从碗里抢起就往嘴巴里塞,然后闭紧嘴巴哧哧地笑。胜利果实被输家享受了,裁判也无法主持公道,即使判决要他吐出来,我也难以下咽。 他的耐心和毅力让我佩服。我在邮局定了《智力大王》这本书籍,当初没有认真考虑,完全是应付邮局熟人的任务。拿到书之后,里面尽是些一整张的迷宫、森林之类的画面,要帮助小动物在眼花缭乱的通道中找到出口,才算完成任务。我看到都觉得为难,他却能够静下心来,慢慢的把路找出来。还有他最喜欢拼图玩具,每次需要奖励时,他都把拼图放在第一。买来的拼图,成百的小零件,按照图纸慢慢的拼起来,他常常能够趴在地上几个小时。过了很久,他把原来分散的零件变成了坦克,变成了轮船,变成了变形金刚,我也不得不承认,在我小的时候,没有他这么好的耐心。 在孩子的心目中,我总是神奇的,也可以理解为很强大,因为我有时会给他变魔术,玩倒立翻筋斗等,这在他看了简直不可思议。比如变魔术,带给他糖果,先给他一个吃下去,然后说要开始变魔术了,准备把吃下去的糖变出来。我装模作样用手摸他肚子然后从屁股上把事先准备好的糖拿出来给他,他居然信以为真,大呼神奇。我也不能一直玩这些技术含量太低的把戏,有时也玩一些大人都难看出的魔术,但是随着慢慢长大,和我失手次数增多,他原来是深信不疑的,但现在他开始将信将疑了,直到有一天,他终究会全部看破我的把戏,我想到那时,这些天真无邪的岁月就回不去了,现在我得抓紧时间多玩几把。魔术是假的,但是,在玩倒立翻筋斗这方面却是真功夫的,有时在健身器材旁边略展身手,引得他羡慕不已。今年的某一天,我发现他能够独立在双杠上翻筋斗,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想,这些不光是为了糊弄孩子,也能让孩子在成长中锻炼身体,增长乐趣。 孩子的喜好非常分明,在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时,他能全身心的投入,但生活中不可能都是如他所愿的。遇到他不喜欢吃的菜,不喜欢穿的衣,不喜欢做得事,他表现的不开心、不配合,甚至抱怨、烦躁。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拿出做家长的架子,忍不住大声训斥一通,甚至面目狰狞恐吓一番:如果不这样,后果会怎样怎样,云云。在我的眼里,平常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了?当然换位思考,在孩子心目当中也同样会有这个问题,平常慈爱的父亲怎么变得这么凶恶了呢?遇到这种情况,我现在也感到困惑。纠正孩子缺点,是苦口婆心去感化,还是用直接语言和身体惩罚,这两种方法该如何运用,如何把握一个度呢? 虽然现在物质条件比以前好了,不必为没有书看而烦恼,也不必为缺少玩具而伤心,更不必为缺衣少食而忍饥挨饿。但是,我时常看到孩子一个人趴书桌上,一个人在房间里玩耍,一个人孤独坐在沙发上,我就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寂寞与无奈。每次,听说他表哥要来家里玩,他就欣喜若狂。现在,独生子女的成长面临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生活缺伴。孩子放学回家,把门一关,课余空间都被禁锢在这一百多平米里。隔壁邻里来自五湖四海,有些甚至老死不相来往。即使晚上和周末出去玩,与玩伴之间也缺少了朝夕相处的融洽与默契。而在我们小的时候,村子里一大帮野孩子,放学之后,在山野中,在小溪里,到处有自由欢快的笑声。自制的树枝、竹筒、泥土玩具玩得不亦乐乎,脏兮兮的手经常把自己抹成花脸,和几个死党打打杀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是弥足珍贵,时至今日,这些场景常常让人魂牵梦萦。可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啊,这些生活你们不曾经历,今后又何来回忆呢? 很多家长都很在意孩子的抱负,有的孩子刚出生,家长就拿出象征前程的东西供孩子选择。甚至一些家长设计好了路线,想一切办法沿着路线图走,成功者比如郎朗、丁俊晖等人。但是,其中也不乏反面的例子。我有时也会不经意的问起孩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他讲到要当奥特曼,要当科学家等等。我无法去评价他的理想,也不可能去设计好他的未来。在不久的将来,他读了书,会找到了工作,会有自己的家庭。但我一直会从严要求孩子,长大后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成为社会的负能量。我希望他今后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至于从事什么职业,路在他的脚下,关键在他自己的选择。最后,引用两段诗词。一段是纪伯伦《论孩子》:“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另一段是某诗人《父母不能替你生活》:“儿子, 我能为你做的很多,因为我爱你;但是,你要明白, 即使我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也还是要由你自己做出那些重要决定。为此,我只求灿烂阳光永远照亮你的人生之路,使你总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祝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健康地成长!
下一篇:茶花在什么环境下生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