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准备:
黄瓜一根。
丝瓜两节。
香芹两棵。
泡辣椒少许。
调味料:
鲜姜10片。
大胖蒜两瓣。
盐3克。
红花椒少许。
胡椒粉少许。
水淀粉少许。
操作流程图:
丝瓜、黄瓜、香芹。这丝瓜实在是太大了,昨天用了三节短的,今天还有三节长的,太大,今天只能用两节了。剩下那一节,哪天做了汤喝吧。
放点泡辣椒,就不会重复昨天的口味啦。
姜、蒜、泡辣椒统统切末。
丝瓜、黄瓜铇皮切条,取2克盐分别洒在黄瓜、丝瓜里,腌渍一会。
炒锅烧热,热锅凉油炸香红花椒捞出不用。放入姜、蒜、泡辣椒末,爆香,加胡萝卜翻炒,使胡萝卜均匀沾满油; 今天老笨笨一直是糊里糊涂的做事情,炒成这样了,才想起来没有给香芹和青椒焯水呢。火关到最小。乱七八糟啦……赶快烧开水焯一下香芹和青椒,再开大火,放入香芹、青椒翻炒,乱成这样,片片也没有拍,已经是手忙脚乱不可开交啦。因为事先用盐腌渍了黄瓜、丝瓜。给香芹、青椒焯水时也有放盐,所以现在不用再放盐了。 最后,弄一点水淀粉勾一下芡,就 OK 了吧。 其实这些事情发生很快很快的,在这里说话,就这么慢吞吞的,也不知道说明白了木有呢。啊,总之菜就炒好了,出锅!
刚出锅就是这样乱七八糟的,老笨笨拍了这个片片,觉得不好看啊?又慢慢摆盘。
变得整整齐齐的了,似乎比那样好看些?
还是觉得太单调了,来点蚝油!
好丢人哦!蚝油……没有了……就洒成这个样子咯……惨不忍睹的 就是这样了,老笨笨要饿死了,吃饭啦。还是二米饭。 偶决定了,每天的正餐吃炒菜、二米饭;每天用小杂粮煲粥喝,这样就简单了。 老笨笨是懒人哦 ,每天的粥用料都不一样的呢。
制作指导 1. 黄瓜当水果生吃,不宜过多。 2. 黄瓜中维生素较少,因此常吃黄瓜时应同时吃些其他的蔬果。 3. 黄瓜尾部含有较多的苦味素,苦味素有抗癌的作用,所以不要把黄瓜尾部全部丢掉。 4. 有肝病、心血管病、肠胃病以及高血压的人都不要吃腌黄瓜。 故事: 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他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到了唐朝时,黄瓜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现在黄瓜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春黄瓜、架黄瓜和旱黄瓜。而闻名全国的品种乃是外形美观、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宁阳刺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