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的存在有三个因素 1.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2.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3.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四川多湿,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会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湿重”是标,“脾气虚”是本。中医说的脾,是负责运转的,任何代谢产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气的力量。脾气一虚,脏东西就要潴留体内。脏东西是什么呢?可以是多余的脂肪,也可以是异常的分泌物、排泄物。
工具/原料
1
艾 灸
2
食 疗
3
药 疗
方法/步骤
1
中医在治疗脾虚湿重时多采用艾灸,因为艾灸身体6大去湿穴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2
一般你身体湿重,中医给开药方后,好的中医还会建议你,多吃红豆薏仁粥。 中医称薏米为“薏苡仁”,是祛湿消肿的上品。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这时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3
要想祛湿,你首先得健脾补气,几乎所有健脾补气的药都能间接地祛湿。你还可以到药店里去买中成药,比如“参苓白术丸”,这是补脾气的好药,性质很平和,可以长期吃来缓慢地改善脾虚湿重的体质(因人而异)。
注意事项
1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3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上一篇:怎样做油炸金蝉
下一篇:我要原汁味--清汤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