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
奶瓶
70℃,为了降低阪崎肠杆菌风险用70℃以上开水冲调配方奶的出发点是降低孩子感染的风险。要说这事还得从阪崎肠杆菌说起。阪崎肠杆菌算是一种发现较晚的细菌,直到1980年,才被发现并命名为阪崎肠杆菌,以纪念日本微生物学家坂崎利一在微生物分类学上所作的贡献。阪崎肠杆菌对于两个月以内的婴儿最为危险,尤其是对于那些早产儿、低体重儿以及免疫力受损的婴儿,这种细菌可以引起婴儿菌血症或者脑膜炎。婴儿一旦感染这种病菌,死亡率会非常高,有数据显示在40%-80%之间。好在阪崎肠杆菌感染发病率并不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的来自美国的数据,大约每10万名婴儿才有一例。实际上,人并不是一接触到细菌就会立刻被感染,而是只有当接触到了一定数量的细菌才会感染。如果配方奶中含有了少量阪崎肠杆菌,在冲调过程中又使用了40℃左右的温水,而且冲调后又没有立即给婴儿喝,而是放置了一段时间。那么配方奶中的少量阪崎肠杆菌就会趁此机会大量繁殖。当婴儿喝了这样的配方奶,就很可能会感染阪崎肠杆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研究发现,如果用70℃的水冲调配方奶,由于这一温度足以杀灭配方奶粉中残存的少量阪崎肠杆菌,那么这样冲调的配方奶即使在不同条件下放置较长时间,依然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风险。然而考虑到较高的水温可能会破坏掉配方奶中的一些营养物质。他们调查了一份针对四份奶粉样品的研究,发现在这四份样品中,维生素C是唯一一种会受高温冲调影响的营养素。不过即使损失掉一些,剩下的维生素C含量也都高于《国际婴幼儿食品卫生规范法典》要求的最低标准。
40℃,是为了不破坏奶粉中的益生菌?现在大部分的配方奶中都添加了益生菌,大家都知道益生菌要在低温下才能生存,40℃左右的开水能保证益生菌的存活环境。
40℃还是70℃?取决于卫生条件鉴于合格且妥善储存的奶粉是不含有阪崎肠杆菌的,如果父母在冲调奶粉的过程中,注意清洗双手,对器具进行高温消毒,同时注意先将水烧开再密闭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并且冲调好后尽快给宝宝喝,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配方奶的安全。如果能做到这些,还是按照奶粉罐上的冲调说明来冲调配方奶更好一些。当然也不能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指导原则没有用处。毕竟就算合格的奶粉中不含阪崎肠杆菌,由于阪崎肠杆菌可能存在于周围环境中以及饮用水和一些食物中,如果打开的奶粉保存不善,或者冲调的环境难以保证卫生,配方奶就有可能会被阪崎肠杆菌污染。在这种情况下,用70℃的水冲调,则相对更保险一些。
40℃的奶需要45℃的水冲泡很多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如果用40℃的水温去冲泡奶粉,再加入奶粉后,水温会下降,然后摇晃奶瓶,水温又会下降,等宝宝喝的时候就有点凉了,而且很多奶用40℃的水是会有奶渣的,没法完全溶解,所以最好是用45℃的水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