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预防
调整作息
建立学习表
更多的耐心、细心、爱心
1.开学前打“预防针”。家长在假期时,应该时不时的提醒孩子还有多少天假期要结束,还有多少天要重新进入学校,提前给孩子建立一个心里暗示区,这样当假期真正结束时孩子不至于会产生太大的落差感。
2.尽量按照学校的生活作息来调整。孩子处在两三岁的时候还好,即使放不放假好像生活作息、习惯啊什么的都不会有太多差异,但相对于大一些的来说(就如我家大的5岁),一旦放假了就感觉放养的羊群一样,午睡不睡,吃饭不正常,一起床就是找小伙伴疯玩,春节期间更是各种亲戚走动各种零食进入肚子……这样的就只能在开学前强制执行学校的作息表了,在家里正常活动,杜绝零食(午睡强制都不睡),逐步跟上学校的生活作息。
3.建立家庭“学习表”,这个可以是讲一个故事,画一幅画,唱首歌,做一样手工……等等,让孩子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春节过后的老师可以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去安抚帮助孩子们重新融入学校。《1》.多一些理解和倾听——倾听孩子的哭诉,表示老师非常了解宝宝想回家的想法。让宝宝相信老师会帮助他,从而建立对老师的依赖感。
《2》.多一些积极的暗示。—教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建立一个愉快的氛围,给宝宝放一些开学季高高兴兴入园的动画歌曲等,如果宝宝不愿意叫老师、打招呼,别强求,还要经常抱抱、亲亲他们,消除孩子的紧张心理。
《3》.多一些关爱和帮助,孩子吃饭时要多鼓励,不会自理的幼儿,老师可以喂他,让幼儿感知老师对他的关爱。及时关注孩子的需求,口渴、上厕所等。幼儿不小心尿裤子了,我们应该说:“没关系,老师帮你洗洗,给你换下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
《4》.多一些夸奖和表扬,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夸夸孩子。如:“看,你的衣服多漂亮”,“声音真响亮”,“自己走着进来,真棒”等,孩子有一点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如:对入园不哭不闹的孩子说:“真是好样的,并奖励给他一个小五星”;对自己吃饭、收拾玩具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并竖起大拇指……这些都会让孩子感觉到老师亲切、慈爱、喜欢他,不安全感就会消除许多,心情也会逐渐平静下来。
《5》.多一些游戏活动,给孩子安排紧凑的活动,减少孩子想妈妈的时间,从而有更多时间玩游戏,享受到与同伴玩耍的乐趣,渐渐地喜欢与幼儿园小朋友游戏,更想上幼儿园。
因人而异,不是每个小朋友都适合同种方式对待
请多多点赞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