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化悲痛为食欲,失恋了狂吃,工作不顺心狂吃等。其实这类一言不合就狂吃是受情绪影响,尽管肚子不饿,但却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想吃东西的欲望。食物对他们并不是果腹,而是为了填补某种情感的需要。这种借吃解愁的行为别心理学家定义为情绪化进食,主要在不开心、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状态下发生。
方法/步骤
1
造成这种借吃解愁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理压力,会让皮醇激素大量分泌,这种激素升高会让大脑误以为人体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即使肚子不饿也会释放出要吃东西的信号。
2
吃东西真的能缓解人们的压力。尤其是吃了高糖高脂的食物后,大脑除了分泌多巴胺,还会释放出类鸦片活性肽,很容易给人带来快感和满足感。
4
但是借吃消愁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效,有超过75%的过度饮食都是由情绪化进食引起的。有研究表明,从食物获得的安抚效果都是暂时的,不具备持久性,且会扰乱脑内的平衡系统,时间长了就形成依赖。
5
一旦借吃解愁成了大脑应对情绪的首选后,就会吃到停不下来。要想不被情绪化进食绑架,就得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饿了。情绪饥饿一般是突如其来的欲望,而生理饥饿是循序渐进的,饥饿感会随时间增强。
6
如果确定是情绪的原因,就需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啦。比如给亲人和朋友打电话,或者在聊天群里畅所欲言,或者打几盘游戏,或者去健身房锻炼等。总之,注意力成功转移了,饥饿感就没啦。
注意事项
文中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
上一篇:吃早餐的重要性
下一篇:为什么早上一定要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