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大行在战略上均沿着“轻资产、轻资本”的方向“瘦身”转型,持续发力资管业务和投行业务,增加非息收入。在具体业务布局上,则突出了紧跟热点,尤其在债转股业务上,集体加快推进。
集体发力业务转型 伴随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中国经济整体结构调整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已经不能再走高度依赖资本消耗、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道路,而是要走结构优化、效率提升、资本集约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梳理各大行的年报可知,从“重资产、重资本”向“轻资产、轻资本”方向转变、增加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国有大行的转型方向。而从具体业务类型来看,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现金管理、网络金融、顾问咨询和代理等业务都是“轻资产、轻资本”业务的代表。
工行这几年一直推行大零售、大资管、大投行的战略。零售业务是工行的基石,其效益贡献度达40%,是稳定器和压舱石;伴随着客户存款理财化,资管业务潜力非常大,目前工行也是第一资管银行;投金融转型、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向,工行目前也保持着中国最大投资银行的市场地位。
加大资产结构调整力度,打造零售业务新优势。大力发展轻资本、高回报型资产业务,减少无效资本占用。
做到轻资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线下与线上业态的关系,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线上业务。
业务布局紧跟热点 在业务布局上,各大行也紧跟热点,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降杠杆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业务投入的力度。尤其在“债转股”业务方面,各大行目前都在加速推进相关项目落地,且纷纷公告成立专司债转股业,只待监管批准。
作为债转股首发成员之一,到今年一季度建行债转股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元。建行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已与客户签订2220亿元市场化债转股协议,已投入资金182亿元。建行预计全部资金到位后,企业负债率分别可下降5至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