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食钓饵,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发酵饵”。它含有容易被鱼消化和吸收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并且具有较浓郁的酒香味和酸甜味,是许多钓手在秋季、夏季以及春季部分时间垂钓草鱼时,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特效饵料。糟食的自作非常简单:将麦麸、米糠、菜籽饼及面粉等混合用水搅拌后,掺入适量酵母菌或曲酒,用密封的塑料袋扎口盛装,使之发热发酵。在20℃左右的温度下2~3天即可发成;在0℃~10℃之间一般需时5~7天;在盛夏或初秋的高温时节,有时仅需一夜即可发成。
草鱼喜食发酵饵料是大多数钓手都了解的常识之一。但是,发酵饵料的酸度要以多少为宜呢?这个问题有时会难住不少人,特别是经验不足的初学钓手。结合本人多次利用糟食钓草鱼的经历,我总结了这样的经验:糟食钓草应以微酸较好。
我将钓具准备妥当之后,便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糟食,一股刺鼻的酒酸味扑鼻而来。我在糟食中加入些少许商品饵与之粘和后,便开始装钩垂钓,一团团大如蜜枣般的饵团被我不断地抖落至窝底。不出20分钟的时间,我已将小半盆诱饵全部打光,诱鱼程序基本完成。在重新调整好钓组后,便开始耐心地观标垂钓。然而,一上午的时间过去,像样的草鱼是一条也没有钓着,反而是些不足500克的小鲢鱼和200克左右的小鳊鱼一尾接一尾地连上……令我十分懊恼!后虽经全力“补救”,但仍无明显效果,最终无功而返。
这次的糟食自作方法和上次有所区别,不仅将发酵时间刻意缩短(我根据当日的气温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而且还取消了往食料中添加香醋的做法。在钓场自作钓饵时,我还加入了相当数量的清香型商品饵,使饵料形成一股淡淡的清香和微酸的味道。为了有效地避开鲢鱼和小杂鱼,我又将饵料调制的稍硬,使雾化慢一些,但残留的饵渣会更多。果然,这样的钓饵比较符合草鱼的摄食习性,8、9竿诱饵抖落后,便有了漂亮的鱼讯,扬竿即中2.5千克左右的草鱼一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