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情形1:公司未予及时缴纳目前,企业为了控制用工成本,不缴或少缴社保的现象屡见不鲜。今年7月,中视蓝海文化传媒(北京)职工张女士向记者介绍,她才开始为她缴纳社保,因此她的社保被中断。后来开始缴纳社保,也只是按照最低的缴费基数缴纳。此后,张女士向朝阳区社保稽核部门投诉,不配合补缴,案件又转至区劳动监察大队。经过张女士多次奔波,公司才提交了材料,但至今也未补缴。中断情形2:员工个人自愿放弃某大型企业下属超市的人事主管向本报记者介绍,最近几年,该公司都有员工主动不想缴纳社保,甚至写一张“用现金替代社保”的申请交给单位。该人事主管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员工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听信了传闻不信任社保政策所致。她提醒广大劳动者:缴纳社保是双方强制的义务,任何一方不配合都可能导致法律风险。中断情形3:员工失业被迫中断许多职工是因为工作流动,失业期间社保中断,而补缴则存在较大难度。今年4月,工作的董女士拨打本报维权热线称,在她离职的最后一个月,公司没有为其缴纳社保。近期,她找到了新的单位并入职,而工作中断期间的社保缴费记录则是空白。因为董女士是非京籍职工,中断期间无法在京补缴社保,目前这段时期的缴费记录仍是空白。中断情形4:缴纳手续太过复杂因为不同地区社保政策的差异,导致非京籍职工社保难以接续。今年5月,北京某学校教师拨打本报热线咨询,去年年底,他考虑通过医疗保险能为自己在北京看病提供保障,因此把社保从老家转入北京。而将社保从他的户籍所在地转移到北京的手续非常繁琐,其中为了开具一张“养老保险缴费凭证”,需要跑很多趟,结果该教师不堪其累而中断社保。
下一篇:辞职后社保断了三年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