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家都在做清明节的传统食品,通过到各位同学家去串门,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清明习俗。有时候,突然觉得有点儿自豪,即便已经到了万事皆简的快餐时代,这些千百年留下来的习俗,仍然被我们这些怀旧的同学传承着…
迄今为止,中国有20多个民族过清明节,通过清明节的习俗,完全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地方信仰。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食品。比如福州的“清明粿”,客家人的“清明粄”、“清明桃”,江浙一带的“清明果”…叫法不一,形状多样、馅料不一,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采用了可以使面团变绿的艾叶。
俗话说“靠山吃山”,艾叶是生长于南方的一种春季野菜,几场春雨过后,艾叶的长势会越发旺盛。另外,南方的春季潮湿多雨,各种虫蛇泛滥,艾叶本身具有降湿杀虫的功效,是该季节的天然药草。所以,以艾叶为原料制成的各色食物,就成了清明节的特色食品
工具/原料
1
主料:蒿子粑粑4个、米酒1碗
2
配料:鸡蛋1个、糖桂花1大勺
方法/步骤
1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切碎的蒿子粑粑;
2
煮5分钟左右,倒入米酒;
3
搅匀后倒入蛋液,迅速用筷子搅散成蛋花;
4
小火煮至再次沸腾,关火,盛出,加糖桂花即可。
注意事项
1
打散的蛋液过筛后,可使蛋花更加细滑,该步骤也可省略;
2
蒿子粑粑不要切太大粒,煮过之后体积会膨胀;
3
蛋液下锅后要迅速搅散,才能保证打出细碎的蛋花;
4
糖桂花的用量可根据个人口味增减。
上一篇:怎么做红枣花生汤
下一篇:怎样制作漂亮的纹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