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02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桐城修谱|新时代互联网修谱与传统修谱的区别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改造传统行业。只要这种改造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符合当代人的生活状态的,就是值得肯定的。中国人重视修谱,但是自古以来,修谱就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修谱事业带来的是两个革命性的变化:第一,体现在工作方法上;第二,体现在编修方法上。
工具/原料
1

修谱王

2

认亲

方法/步骤
1

一、改变工作方法(一)发起方式的变化中国农村家庭在本世纪初才普及电话,长久以来,修谱发起人只能通过面谈或者写信的方式,联络家族里的核心成员,尽而发动全族修谱。若有族人因外迁而与家乡失去联系,家族必须派人前去寻找。因此,本世纪以前,修谱的发起成本是非常大的。互联网兴起之后,人们的沟通变得多元化,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很多决策不必等到见面或者拆开信封才能敲定。

2

(二)信息传递的变化过去,信息相对闭塞,对内、对外的沟通都不顺畅。修谱是一个家族集体的大事,是一件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对内,需要保持顺畅的沟通,如:入谱人员的信息登记、家族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各地族人的联络、实时的反馈与沟通;对外,需要获取指导和帮助,如:谱头资料、修谱方法、印刷厂质量的对比,等等。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对内沟通问题得到完美解决;利用网络渠道也可以获知外部信息,如:哪种修谱方法好,好,家族传说是否符合历史背景,颁谱大典如何举行,等等。以前,修谱是一项封闭、缺少交互的行为,编修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修谱负责人的水平,好的经验难以得到分享和推广,不恰当的方法往往被错误地坚持。近些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家谱编修热潮,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家提倡,不得不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3

(三)修谱人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往修谱的主力军是老年人,中年人都很难说上话,至于年轻人,纯粹是跑跑腿,干干力气活。原因何在?因为在修谱方面,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家族历史了解程度、文化底蕴、修谱方法、阅谱水平),老年人全面胜过年轻人。而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视野、学习能力、文化层次、综合素质、时代感、活动能力,非以往能比。当下,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很多关注家族传承的年轻人,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热情和能力,而且具备科学、长远的眼光,甚至让长辈们心悦诚服。老、中、青三代,在修谱过程中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已经成为当代家族文化传承的显著特点之一。

4

二、优化编修方法互联网修谱方式,实现了家谱的数字化,建立了家谱信息系统,而不仅仅是完成电子化。其原理是:根据世代关系、长幼次序自动排版。后世续谱,只需要加上新的入谱人员(如新出生者、配偶),改变已入谱人员的状态(如在世改成去世),修正原先谱书中的错误(只需要改动节点,后世自动校正)。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