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工具书
任务:(1)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发挥最佳药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2)发现药物靶点,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3)通过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和方法阐明生物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过程。
药物发展最初阶段:五六千年前,人类开始尝试各种食物的毒性,如饮酒直筒,大黄导泻,柳皮退热等。
现代药理学:起源于19世纪欧洲,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了药理学研究中的精确定量,重复给药问题。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新药发展的黄金时期,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的发现是药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而创立了化疗概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单克隆抗体,基因克隆,隧道显微镜等的的发展,药理学从原来的系统,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加速了新药研发。
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推动了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
按生理学系统可分为:心血管药理学,神经药理学,呼吸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生殖药理学,内分泌药理学。
按解剖学层次划分:细胞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基因组药理学;
按相关学科和范围划分:临床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生化药理学,数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
按机体发育阶段划分:围生期药理学,发育期药理学,老年药理学,妊娠药理学等。
药品:加工成为剂型,并规定适应症,用法,用量及剂型的药物。新药: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学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新药研究过程:(1)临床前研究;(2)临床研究;(3)上市监测。
新药临床研究:第一阶段: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这个阶段主要观察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二阶段: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确定临床药剂量。第三阶段:新药批准上市前,试生产期间,扩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调查。第四阶段:上市后监测。
实验药理学:以健康动和正常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受体分子为实验对象,进行药效学研究,对分析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治疗学:以病理模型动物或组织器官为实验对象,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转运(吸收,分布,排泄),转化(代谢)和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