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原则就是轻度的头痛、牙痛、关节痛、经痛,如果疼痛比较重,我们可以加用、改用环氧化二酶,这些都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你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比如说吃一片0.3可能效果就很好了,如果说要求1.2,我们也不一定要使用1.2,我可以使用0.3,效果不错,就用0.3好了。还有一个是减少使用的时间,这次发现的心血管事件都是患者长期使用,比如说8个月以上的使用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一有疼痛就吃止痛药不是好事,因为长期这样他就不看病了,为什么非处方药疗程只有5天呢?是因为止痛掩盖了症状,因为疼痛是一个病理的症状,我们的医生是根据症状去诊断病人的,如果你把疼痛抑制了,就检查不出来了。 如果疼痛持续了5天就要到医院去了。经常吃药不好,要到医院去搞清楚是神经性的,心理性的还是生理性的。腹痛是消化系统的问题,不能吃止痛药,只有月经痛可以吃,因为月经痛反应出来的是神经痛,中医说月经不畅,用解热镇痛药是可以的。
一般情况下不产生,只有确实在大剂量,长期吃,极少数病人会产生依赖性,不吃不行的情况很少很少,麻醉性镇痛药这些药会产生依赖性的,它是治疗剧烈的疼痛,不是治疗钝痛。不是一类药。
掩盖病情 如果在未经医生诊治之前滥用止痛药,虽然暂时疼痛的感觉可以减轻,但有可能掩盖疾病特有的症状,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而贻误病情。
容易成瘾 一些止痛药尤其是高效止痛药,长期应用成瘾,即对此种药物产生依赖性。尤其应注意的是以曲马多为代表的中枢性止痛药,以二类精神药品上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认为很安全。但近几年来临床研究证明,不合理使用也会成瘾,因此,在使用时应予注意。
引起过敏反应 许多止痛药可引起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特异体质者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损害造血系统 一些止痛药长期或过量服用,可对造血系统及白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疾病。
损害胃黏膜 长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药,尤其是空腹使用后,可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饱胀、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的可致胃黏膜损害,引起胃出血。有资料显示,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引起中毒性肝炎 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长期或大量服用扑热息痛可影响肝功能,引起中毒性肝炎。
导致肾功能不全和间质性肾炎 长期或大量服用含有非那西丁的解热止痛合剂,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及肾间质炎性改变性肾病。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因服用止痛药发生肾毒性作用的报道,其中主要是止痛药抑制了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功能不全和间质性肾炎。目前止痛药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已占药物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的37%,而且服药长达3个月就可引发,其中消炎痛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占大多数。
诱发肿瘤 一些止痛药长期服用可诱发肾乳头癌、肾盂癌、膀胱癌等。
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发生率一般小于5%。
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 有研究发现,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
引起妊娠期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损害听力 长期服用止痛药可致听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