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考试的考纲(或划的重点),记住考点啊复习的多不如复习的准!复习跑偏了,即使知识掌握的再深刻也无法应对考试,一旦知识点有疏漏,临场是无法现编出来定义定理的。因此,熟知考纲可以避免做很多无用功,用最少的时间换取最多的分数。找到当年的考纲,把上面的每一个概念都在书上查找到,概念对应的例题看明白,知道概念是如何使用的。
刷遍历年真题,明确考试风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题是我们提前熟悉战场的好方法。把至少最近5年的真题买到手,一题不落下的做完,和正确答案一步一步对上。这些题目就是考试的出题方向,它的难度就是真实考试的难度,它的答案就是判分的金标准。每种考试的出题风格都不一样,只有提前熟悉题型和出题的感觉,才不至于在考场上发现自己复习跑偏了,才能瞬间找到熟悉和安心的感觉。
做靠谱的模拟题,防止走火入魔不能市面上卖的模拟题都买来做,很多题目是攒的,并不权威。有些题目复习方向不对,有些解题答案很糊弄,把时间浪费在这些题目上对于复习并没有利。看看书评,听听考过的人们,用大家觉得好的模拟题练手。模拟题不是真题,因此也只能是对出题的一些预测。但尽管如此,它还是练手的好工具。通过不断做模拟题,测试知识掌握程度,能够知道自己知识点的缺漏,在真正上考场之前争取出宝贵时间对缺漏进行再复习。
务必亲自手写解题细节,不能只看懂答案看得懂,写不出,这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很多大题是有判分标准的,不是写对了结果就给满分,而是要把所有的步骤写完全,才能拿到所有的分数。因此,复习真题,例题,模拟题的时候,一定注意看全所有的答案步骤和解析,并能够不依赖答案徒手写出完整的答案,记得一定是徒手!这样才能保全所有的步骤分。
提升解题速度,形成思维定势速度代表对知识的征服能力,只有熟悉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到三下五除二消灭题目。为了给考场上争取足够的答题时间,很多基本的小题目就需要不费时间做出来。因此,复习的时候,在掌握了知识之后还需要知道自己对某些题目的答题速度是什么样的,如果某类题目做的很慢,就需要有针对性的狂练这部分题目,最终达到快速输出答案的程度。答题速度快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解题状态。如果遇到知识盲区,耽误作答时间。那么,暂时跳过难题,准确快速的把基本题目,小题目解决掉,也可以为复杂的难题争取解题时间。
基础概念务必记牢固,不能混基础概念记不清,分析问题就是瞎猜。瞎猜就和没复习过的答题效果一样了,很不划算。因此,既然已经费了很多时间学习知识,就不要让它轻易被忘掉浪费掉,让已经花费的时间达到最高的性价比就是:记住的概念不要再含混。测试概念是否记得牢的方法是,不看任何答案来默写例题,真题,模拟题,能够从头写到尾都没有错漏的话,就算合格。还有一个测试方法是,看到任何一个概念,能够联想到这个概念有哪些相似概念,区别是什么,分别怎么应用。
时间规划不要盲目乐观,留出足够的机动时间任何一个大的考试就像完成一个工程,它需要一步一步的详细规划和认真执行。但是,计划的好不代表能够完成的好,因此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做过于理想和苛刻的计划,最后让复习的工期不断延后,直到复习不完。很多时间是客观存在,必须考虑在计划内,比如感冒发烧拉肚子的时间,过年过节家人聚会的时间,缺衣少食少参考书的购物时间等,刨除这些时间之后再做复习计划,就会知道真正的复习时间有多少,要在多少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复习任务。柔韧有余的计划,能够保证复习有序进行,不会临考前慌乱。
海量习题中提取有限的核心题型复习的过程中,刷海量的题目是必须的。它不是无用功,而是不断加深记忆,测试疏漏的过程。但是,海量的题目并不是每道题目都要存储在脑袋当中,它们当中很多题目是重复的或者雷同的。因此,最有效的存储知识的方法是:只在脑中存储题型,以及识别题型的方法。这样可以极大压缩记忆难度。平时做练习题目的时候,多总结一些思维定式:看到哪些“已知”可以推出哪些“中间结论”?看到哪些“问题”可以想到哪些解决方案?这样,就会一眼看出题目是哪些类型,变型,重组,拥有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