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
但是当运动员不能一下判断清对方来球的情况下, “二次起动”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来讲, “二次起动”可以提高接发球的稳定性,增强接发球抢攻的质量。所以,脚下能够娴熟地进行二次调整是专业运动员必须要掌握的步法技巧。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丁宁的接发球站位离球台较远,这也是由她的打法所决定的。这样不仅为她提供了更大的调整空间,也便于她在接发球之后的衔接上手。图1-4中,丁宁左脚蹬地上了一步,完成了一次起动的过程。通常运动员在第一次判断时的重点是对方来球的方向和旋转,也就是球向左还是向右。
从图5-8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丁宁在进一步断出对方来球的落点后,左脚又向前上了一小步,完成了“二次起动”的过程。这也说明通过二次判断.运动员可以明确对方的发球离自己的身体是近还是远,然后果断地出手击球。
从整板接发球来看,丁宁采取的反手拧球是非常需要用力度来控制出球弧线的。由于对方的来球球是台内球,并具有一定的旋转,而且反手接球不像正手那么好发力,所以丁宁只有通过步法的调整完全站住之后,才能使身体更好地支撑以辅助重心发力,否则这板接发球是不容易使上劲儿的。
对于丁宁这种高水平运动员,有意识地去做“二次起动”不太可能。这种步法调整要基于平常训练时的熟练掌握,才能转化为赛场上迅速反应后处理球的意识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
所以无论是青少年选手,还是专业队队员,一定要在平时促进这种意识的培养,不能在临场刻意地寻求二次起动的调整效果,那样反而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造成概念上的“混淆”。
运用步法调整来辅助击球是乒乓球运动中很合理的动作。扩展开来说,在接发球中可能会用到“二次起动”,那么在侧身进攻或者衔接球当中,根据来求的具体情况,还有可能进行“三次起动”,也就是动三步。
比如当对方回球球速不是很快的情况下,运动员肯定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身体重心来发力击球,毕竟不可能抓住一个机会球再轻轻地打回去。而只有站到最好的击球位置,她才能发出最佳的力量。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一步不能到位的时候,还要三步甚至多步才行。
长时间运动后要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