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填报志愿是莘莘学子学业上和以后工作的一个关键点。填什么档次院校?选什么专业?以及如何尽可能提高命中率?这些问题在知道分数线之前会一直让考生牵挂着。因此,填报志愿必须认真了解和学习一下有关的常识,规定和方法,避免落档。
工具/原料
1
找一些有关高考填报志愿的书籍
2
多注意高校和自己学校的最新消息
方法/步骤
1
填报志愿定位要考虑哪些。所谓定位就是定自己在考生中的位置,定报考什么档次学校,定报考什么样的专业。 考生自己定位。一是要根据自己平时考试和模拟考试评估自在全校的水平。二是自己的学校在该地区是什么层次要知道。两个因素综合一下,不难得出自己大概在本地区所有考生中的位置。 查看心仪院校和心仪专业的录取分数。这些分数基本趋于稳定,自己是否能够达到该段心里大体有个数。
2
平行志愿。平行志愿使落榜率降低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院校的分数线都高于考生的考分时会使考生落档,因此各志愿要存在合理的梯度。 高校投档数已满或者热门的专业,专业撞车且不接受调剂,都可能落档。因此要根据自己成绩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 据说根据往年经验考分最好还是要预留超过分数线5-10分的余地。 院校和专业尽量选择服从调剂,要确保填写的每所院 校和专业都是自己能够接受的。
3
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 如何平衡学校和专业也是填报高考志愿的一大重点。如果考生对未来的专业取向兴趣强烈或者未来就业需要可以优先考虑专业的选择。考生注重学校的整体水平和教学方面的特点可以把专业放在第二位置去考虑。毕竟两者不一定同时合适的。
4
注意正确理解增设专业。 “增设专业”与考生通常理解为就业率、薪资、就业满意度都比较高的专业.但是新专业处于探索阶段,可能存在教学上的不足和政策上的不确定性。
注意事项
1
考生填报志愿是报的自己的未来之路,尽量不要一味的服从家长安排,毕竟自己最熟悉自己。
2
填报志愿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家庭经济情况及地区情况。
上一篇:解析木材干燥过程中的热湿传导
下一篇:关于温度的常识可控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