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考虑主讲人和听众的人员构成、层次与人数,根据这些因素做场地和讲座形式安排。如果参与人员众多,就在大会议室举办讲座,把主讲人安排在大讲台上,听众一排排坐,这样的讲座互动不方便,但囿于人数必须要安排大场地。如果人员少,且讲座主题是小众化的高深议题,互动的需求强烈,最好采取沙龙或是圆桌会议形式,有利于互动。
传统的讲座对主讲人和听众往往都比较局限,我们会邀请指定的人员参与。而开放式讲座,除了主讲人需要邀请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杰出专业人士,听众来源则不要做太多限制,我们只需要向可能对主题感兴趣专业领域的人群发出邀请即可,我们不要强制拉人捧场,要靠讲座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来获取听众,否则就失去开放的意义了。这点我们可以参考TED演讲的模式。
考虑政策风险,讲座主题最好不要涉及某些政策敏感内容,这样对于主办方和主讲人都有利,避免给他们带来麻烦和损失,否则,被喝茶了大家都很尴尬。
主题很专业精细的情况下,参与的听众往往也是专业人士,因此互动需求比较强烈,可以安排欢动环节。对于演讲型和普及型的讲座,则无需安排互动。讲座过程中的互动,不是为了辩论问题或是观点,必须要阻止听众跟主讲者争辩。要限制听众的不相干提问。每位听众只能提有限的问题,比如,每个听众只能提一个问题,而且不能是连环套提问,提问要简单明了。听众提低级和违反常识的问题,可以打断,并给主讲人权利拒绝回答。
开放式讲座,主讲者是以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吸引听众,因此,主持人要跟主讲者强调,在讲座过程中,尽量不要像传销会或是演唱会那样走到听众席中转悠得瑟,也不要搞亢奋激情渲染那一套。那样纯属浪费时间,资深领域的听众都不容易忽悠,不是来打鸡血燃激情的,很容易导致听众流失或是抗议。
很多讲座都习惯穿插各种软硬广告,或是在讲座过程中推销产品,一些搞开放式讲座的主持人也喜欢来传统这一套,但从实践来看,往往是失败的,一两次后讲座就办不下去了。开放式讲座,听众是去学知识经验的,不是去买产品,因此,要搞开放式系列讲座,最好慎插广告。海报和讲座开场白,不要搞一系列的主办、承办之类的单位,一些狗屁讲座都习惯这样弄,大家见多了,对于这一类很烦,很容易流失听众,只需明确主题、主讲人和地点等即可。承办主办单位罗列一大堆,人们就习惯联系到广告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