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心组织协调,加强工作指导。 把大学生村官到村上任职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作为脱贫攻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一要设立机构,配备人员,拨出经费,专门负责选拔、考核、监督、指导工作。二要建立党政领导“一对一”的帮助指导工作机制。加強联系,从政治上、工作上、思想上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帮助。三要及时研究觧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大学生村官更精准地在易地搬迁脱贫、产业就业脱贫、教育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中,开展扎实细致的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培养其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指导他们加强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推动精准扶贫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二是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贫困村扶贫绩效考核体系。采取实地走访、电话跟踪、约谈村党组织书记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到岗履职情况进行随机检查,督促他们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健全表彰奖励制度。坚持把各级各类表彰奖励和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向大学生村官群体倾斜,选拔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担任贫困村“两委”正职。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们能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撤回,保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活力。
三、总结先进经验,宣传典型事迹。 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要引导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广泛的关注,让社会更多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引导和鼓励他们在脱贫攻坚中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通过各类宣传平台,积极展现他们奉献基层、服务农村、锻炼成才的精神风貌。要宣传他们帮助贫困村致富的工作经验和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大学生村官的舆论氛围。
四、定期检查通报,强化激励机制。 及时进行检查,定期通报大学生村官履岗尽责情况, 包括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发展致富产业和办好事等情况,形成比学赶超的互动机制。建立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总结脱贫攻坚经验, 及时传授工作方法。落实督查问效机制。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奖金、书面嘉奖、记功、记大功等荣誉,并以书面形式在媒体上予以公告;对连续三年获得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的,在科级干部选拔任用上予以倾斜,优先推荐为县级干部后备人选;对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作风不实的坚决予以组织调整,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视其情况给予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通过多种措施和办法激励大学生村官主动干事创业和帮助贫困村率先脱贫摘帽的积极性。
五、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支持。 出台鼓励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一要探索试行大学生村官带项目下乡的办法,扶持他们创办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二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创业、主动创业,以实际行动影响农民,促进农民致富观念的转变。三要在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优惠。要在领导力量、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产业扶持上给予倾斜,推动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中建功立业。
大胆创新,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