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时总会收到这样或那样的建议,大部分也都出于善意,但问题是这些建议通常都是非常个人且独一无二的经验,就好像一套订制的西装,对你来说是很完美,但对于其他任何一个人来说,它都不是完全合身的。这些建议中除了一些荒谬可笑的,还有很多陈词滥调,罗列出来 10 个,创业的朋友你们感受下:1. Steve Jobs/Bill Gates/Mark Zuckerberg诸如此类的人做了X,因此你也应该照做根据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去做决策,通常都比上面所说的要靠谱得多,更何况很多类似的总结都属后见之明。你是不是看那些拿名人成功说事儿的文章看的快吐了呢?媒体和报纸都习惯于会宣扬某位成功人士光鲜靓丽的一面,压根儿不提或很少提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有时候这些背后的故事对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联邦快递的故事。不好的建议以及一些陈词滥调式的观点,看似会让人轻松和上进,但其实很凶险。2. 激情,渴望,饥饿感和承诺让这些“美好”的词哪凉快哪待着去吧。从现在起,我只会对水果和软妹子有激情。“激情”是不言自明的。激情也正是你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原因。激情也正是你没有在银行坐班或者去个每上班的原因。3.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演久成真演久成真根本就是撒谎好嘛。因为你只知道部分做法,而非全部做法。我们应该将成功和失败一同分享出来,而不是紧盯着光鲜的一面看。否则从媒体报道、网站情况以及我们名片上的头衔看,每个人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而如果一旦你失败了,你只会怀疑自己,觉得失败全因自己引起的。这会让人开始害怕尝试,或者干脆自暴自弃。4. 我的成功秘诀是......有人愿意同你分享成功的经验自然很好,但这只在演讲人保持诚实的情况下,这个逻辑很简单,对吧?因此,每当有人告诉我,他每天早上都会打坐冥想半小时,而这便是他的成功秘诀时,我都觉得很扯淡。想知道我是如何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功的吗?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在世界排名前五的国家里接受大学教育。5. 这是X,一定要有社交元素Douglas Adams 曾经说过:“找一个词专门描述交互性,就好像找一个词专门描述只有一颗脑袋的人一样不靠谱。”同样,这也适用于社交。亲,你得明白社交并非某项特定的功能,也绝非某项独特的优势,或者某项类似给匹萨加点料一样的东西。人类每天做的几乎事情都是在社交。6. 创业摇滚巨星、创业忍者和创业朋克头衔不仅好玩也很好用,我也知道为何要使用头衔,但让我不明白的是为何会冒出以下三种:「创业摇滚巨星」摇滚巨星?如果你的工作涉及到电子表格、邮件或者你在中午之前就得起床,你可能根本就不招摇滚巨星待见,他们很可能讨厌你同他们用一样的头衔。「创业忍者」忍者?我猜他们调成了“隐形”模式,但这并非代表他们很忙,可能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陪你打打乒乓球。「创业朋克」直到现在我都没想明白这个称呼究竟是指那部分人。我能想到的是两个朋克一边烤火一边对话,一个说:“哥们儿,作为一个朋克,我们能做的最反传统反权威的事情是什么?”另一个沉思一会儿道:“加入权威。”“Brilliant!”7 . 将激情做成企业对我来说,我最大的激情就是穿着内裤躺在沙发上吃巧克力,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想好这种热情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光有激情是赚不到钱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将激情做成企业?你在开玩笑么?8. 只要我们做了,自然会有用户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真的。尤其是你建一个洗浴中心。除此之外,这条建议也是扯淡。如果世界是一台运行精准的机器,你将天赋和汗水注入,便会有成功产出那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精准的市场营销,将你的产品成功的推广出去同你去做一个非常牛逼的产品同样重要。你每花一分钟一美元在产品上,就应该花同样的时间和钱在市场营销上。9. 运转起来再说这种趋势在 Berlin 现在很流行,我称之为“过早运转”,因为很可能你碰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你花了 8 个月时间,辛辛苦苦打造了某个产品,然后你开放了注册页面,但是只有 9 个人来注册,随后你就决定将产品正式上线,你给记者发邮件,给 TC 写信,都没有回复,你还搞了个 Facebook 粉丝页面,又只有几个人跑来注册,过了一个月,你新加了一些功能。你又跑过去联系媒体,将宣传攻势再来一轮,如此一直循环下去。10. 最重要的是X你去参加各种活动、跑各种会、听各种演讲,总会收到一堆的经验分享,但别忘了,这些经验和建议都是从他们各自的经验和立场为出发点的,因此,我们收到的建议都是带有偏见色彩的。一项基本的法则是:“任何一项建议,都会有一个直接同它对立的建议存在。”
上一篇:最宜搭配在一起吃的十大食物